“紅色魯濱遜”最后的征程
1945年,時為美國大兵的李敦白隨軍來到中國,此后留華長達35年。其間,他加入中國共產黨,也曾兩次因為“特務”罪名入獄。1980年,他帶著妻兒回到美國?!叭藗冋f我創造了歷史,但我只不過是被歷史‘碾過’?!边@是李敦白的自我總結。
責任編輯:葉偉民
被西方譽為“紅色魯濱遜”的91歲美籍共產黨員李敦白在九旬晚年以一部自傳紀錄片重回美國公眾視野,并向同胞解釋其傳奇的一生。他希望在僅余的生命里再一次爆發理想的光芒,邁上革命之路最后的征程。
“人們說我創造了歷史,但我只不過是被歷史‘碾過’。”
“美國的年輕人需要去了解革命者李敦白和他所成就的那部分歷史,他的故事不該消失。”
他要給這個世界“留下些什么”,“以此作為實現理想的另一種方式”。
2012年初夏的一個午后,21歲的美國青年邁特(Matt)在西雅圖一家影院里看完紀錄片《革命者》后,被前所未有的震驚屏住了呼吸,雙手緊攥著可樂瓶。
這個長達92分鐘的紀錄片是現年91歲的美籍中共黨員李敦白(Sidney Rittenberg)的影音自傳——講述了一個來自南卡羅來納州的男孩二戰后如何遠渡紅色中國,最終成為能與毛澤東在一個窯洞中打牌的追隨者和共產主義戰友。
“一種前所未有的迷人的英雄主義”。時隔半個多世紀,當這段史詩般的往事通過現代銀幕再現,眾多一手捧著iPhone,一手刷著“推特”的美國“80、90后”被深深吸引。他們覺得酷極了,仿佛來自另一個星球的故事,而且自認對此有著與眾不同的理解。
當天,這些個性十足的年輕人少有這么認真地沉浸于一件事情。在落針有聲的放映廳里,李敦白用滄桑的嗓音緩緩講述著他在韶華歲月遠渡中國追隨革命的傳奇經歷。他因而被西方稱作“紅色魯濱遜”。
1945年,時為美國大兵的李敦白隨軍來到中國,被共產黨領導下解放區的新氣象所吸引,留華長達35年。其間,他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早期唯一的外籍黨員。他以堅定的共產主義信仰和高昂的熱情,見證了解放戰爭、大躍進和三年困難時期等歷史階段,深受毛澤東等領袖的賞識和重用。1960年代中期,李敦白到達了個人聲望的頂峰,隨后遭受批斗,入獄16年。
這并不影響他對這個東方國家的熱愛。1980年返回美國后,他一直致力于推動中美從商業到文化的交流與合作。在意識形態對抗激烈的年代,他或被同胞罵作“叛徒”,或被推崇為白求恩式的理想主義者。但無論如何,他始終沒有放棄向祖國的年輕人解釋若干基本問題,例如:當年為什么選擇中國?如何理解中國的昨日與未來?這也是老人畢生追尋的人生命題。
現在,李敦白在人生的最后階段以一部自傳紀錄片重回公眾視野,隨著影片在全美相繼公演,“李敦白熱”或將再一次在美國青年群體中悄然興起。這位年過九旬的老人,開始了其漫長革命之路最后的征程。
2012年8月25日,李敦白坐在自家客廳,手指處為鄧小平長女鄧林畫給他的畫。 (何謙/圖)
“歡迎你,年輕人”
李敦白老了。他和中國妻子王玉琳住在華盛頓州??怂箥u的一處孤屋里,窗外汪洋浩瀚,海浪聲聲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