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村改制困境之余家頭樣本被艷羨的金條,受質疑的分錢
發金條的余家頭村并非外界想象中那樣皆大歡喜。相反,許多村民,甚至村干部,都有諸多不滿與苦惱。這個村莊,與無數因土地而暴富的城中村一樣,深陷改制困境。
責任編輯:顧策 張華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實習生 羅敏夏
余家頭村耗資3400多萬元給上千名村民每人發一根價值3.6萬元的金條。此舉引發外界強烈關注,據稱稅務部門甚至也“登門造訪”。 (東方IC/圖)
發金條的余家頭村并非外界想象中那樣皆大歡喜。相反,許多村民,甚至村干部,都有諸多不滿與苦惱。這個村莊,與無數因土地而暴富的城中村一樣,深陷改制困境。
2012年8月27日,武漢市余家頭村為紀念村慶20周年向1001名村民分別發放一根價值3.6萬元金條,這讓余家頭村一夜成名,坊間紛紛冠之以“中國最富村莊”等稱號。
不久,湖北余家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余家頭公司)監事會主席胡小清收到來自美國的短信,一位朋友問起這事,他才意識到,“全世界都知道了”。
很快,公司便對發金條的事諱莫如深。9月4日,南方周末記者剛提到“金條”二字,余家頭公司一名財務人員就大聲抱怨,“村里窮的時候沒人理,(發金條)消息一出,稅務部門就來了。”
對余家頭公司來說,金條帶來的麻煩并不只有外界的圍觀。更糟糕的是,余家頭村內部因城中村改造引起的多年利益糾葛,因為金條而再次浮出水面。
從種地到賣地
之后三次“發錢”,皆是在村里賣地之后。
余家頭村地處武昌、青山、洪山三城區交會處,是典型的城中村。因為城中村改造,多數人搬走了,另一些人,則躲在那些等待拆遷的房子里。村里隨處可見廢墟和老舊的店鋪。
2005年,因城中村改造,余家頭村改制成立股份有限公司。村集體資產量化到個人,一千多村民作為公司股東持有100%股份。
鄧訓才便是余家頭公司股東之一,持有近10萬股。他年過七旬,最近一些年什么也不用做,每月可從村里領取1050元生活費,全年還有近3萬元的旅游與過節費。
早些時候,他在村辦企業工作,月薪150元。由于地緣優勢,余家頭村民一直以蔬菜種植為生。蔬菜直供市區,收入頗豐。
自有村子以來,這一直是村民們營生的主要行當。但很快,隨著城市的發展,許多菜地上長出來住宅或商廈。
1992年,全體村民籌資,在村子臨街建商業門面,一年創收三百多萬元。
一年后,村里“武漢和平家庭用品大世界”投入使用,當年的銷售額便高達1.2億元。
同年,余家頭村投資一百多萬元,建成武漢市第一家大眾專用維修中心。隨后,金屬材料市場、家具城等相繼建成。
據《長江日報》報道,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思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