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救還是不救?
巨虧、裁員、破產……2012年,中國新能源產業進入“多事之秋”。面對危局,政府到底應不應該“救市”?所謂“救市”,救的應是那些能夠滿足“十二五”包括2020年節能減排計劃目標、能源結構調整所需要的,對可再生能源發展有利的產業核心力量。
責任編輯:曹海東 助理編輯 袁端端 實習生 姚小云 沈巧紅 周瓊媛
從左到右:陳康平,劉勝軍,石定寰 (南方周末資料圖)
新能源企業已經在市場擴張中失去了邊界,政府絕不應該救市?,F在中國新能源企業個個都是不死鳥。
所謂“救市”,救的應是那些能夠滿足“十二五”包括2020年節能減排計劃目標、能源結構調整所需要的,對可再生能源發展有利的產業核心力量。
巨虧、裁員、破產……2012年,中國新能源產業進入“多事之秋”。面對危局,政府到底應不應該“救市”?
南方周末綠色圓桌邀請到了中歐陸家嘴國際金融研究院副院長劉勝軍,國務院參事、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理事長石定寰,知名財經評論家葉檀,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孟憲淦以及晶科能源有限公司CEO陳康平,一起探討政府如何挽救“新能源危局”。
孟憲淦。 (南方周末資料圖)
葉檀。 (南方周末資料圖)
南方周末:最近新能源企業生存艱難,市場上呼吁政府應出手“救市”的聲音越來越大,各位怎么看?
石定寰:新能源產業當然要救,我們不能眼睜睜地看著這個新興行業倒掉,這不光是產業本身的問題,還有很大部分外部原因,例如國際打壓,歐洲和美國的貿易保護——“雙反&rdq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