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場的真問題與假問題——兼談一次股改與二次股改的關系
股市低迷,各種找制度或政策原因的討論也就風生水起。這本身已經暗示了悲劇之所在。因為中國股市的制度缺陷往往在牛市時暴露得更充分。所有問題的根子,不在別處,恰恰就在現行的行政發行審批制度本身。
責任編輯:戴志勇 實習生 吳雪青
(向春/圖)
股市低迷,各種找制度或政策原因的討論也就風生水起。這本身已經暗示了悲劇之所在。因為中國股市的制度缺陷往往在牛市時暴露得更充分,我在2001年和2007年牛市高峰時專文論危機,在2005年股市極度低迷時,倒是專文談制度和市場轉折的契機。在股市再度低迷的今天,我們要想真正看破迷局認清大勢,必須超越一時的功利之心,擺脫誘惑和糾結人們的假問題,敢于面對市場真正的病癥和挑戰。唯其如此,危局才可能再次轉化為機遇。
股市低迷本身不是問題
現在A股上市審查已屬世界上最嚴之列,審查越多、權力越大、花費越多,還是不能避免上市后變臉。
今天人們問得最多的問題是,美國是金融危機的發源地,美國道瓊斯指數已經快要回到危機前的水平了,A股還在熊市中掙扎,這是不是充分說明了中國股市自身有問題?
客觀地說,這個比較并不嚴謹。美國經濟在經過金融風暴沖擊后在曲折緩慢復蘇,開始釋放積極信號,而中國經濟在2008年底4萬億的強刺激后,現在面臨經濟轉折和下臺階,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戰。相應的,美國股市也是在危機后逐步緩步回升,而中國A股則在2009年領漲全球后又開始回調。
同時,美國道瓊斯工業指數在危機前就長期窄幅徘徊,中國股市在2007年剛剛經歷了瘋狂的頂點。就如美國的納斯達克市場,如果和十多年前的泡沫高點相比,今天還只在半山腰,日本日經225指數,現在只是其二十多年前泡沫高點的四分之一,而同期的中國A股市場,自設立來,指數漲了20倍。
可見,選一個特定時間段來對比,帶有很大的主觀隨意性。真正要在不同市場間做比較,國際上通用的只能是市盈率和市凈率的比較。它反映了市場估值與企業盈利和凈資產的比值。因為任何經濟增長最終總要體現在企業盈利和凈資產積累上,才能左右股市的估值。用這些指標看,中國A股與世界主要市場,與中國周邊市場,只能說相差無幾,看不出有任何不正常。
從股息回報來看,中國A股過去和現在都顯著低于國內定期存款利息和國債利息,其他主要國家恰好相反,用這個指標看A股的回報率就差很多。如果用中國企業在境內境外不同市場的表現來看,A股市場估值還算是最好的。中國企業在海外國際規范市場上大多數表現從來比較差。香港沒什么人指責中國股市制度或政策的種種問題,國企股紅籌股估值也并不高。美國市場近年來走勢確實不錯,但在美國市場上市的中國企業則并沒有享受這個好運,相反還遭遇了滑鐵盧,以至紛紛主動或被動退市,都想回到香港特別是國內A股來上市??梢夾股市場的價值在中國企業眼中,還是世界上最好的地方。
同時,也要看到,我們的企業大多是規模效益型的,一旦經濟減速、增長受限,企業盈利馬上滑坡。這與美國的藍籌企業占盡技術、專利和創新優勢有很大不同。因此我們及中國周邊市場的估值比美國市場低一些也很正常??傊?,中國企業在境內外市場的表現,應當說在總體上反映了我們經濟和企業的實際狀況,并沒有什么冤枉和異常,沒必要自作悲情。
還有很多人批評,A股市場的根本問題是為融資者服務,使投資者的利益受損。這個批評不能說沒有道理。但怎樣才叫為投資者服務?打擊違法犯罪肯定是一方面,客觀地說,監管層一直也在努力。其他如很多人建議的進一步限制大股東、高管變現,對上市公司附加越來越多的要求和束縛,這恐怕既不是改革的方向也不合國際慣例。試想限制到極端也就是退回到與國際規范市場背道而馳的股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之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