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這樣上班就對了(7)
“飯碗”帶來的是溫飽。一般處在溫飽狀態的人不會對溫飽感恩戴德,而是想得到更高遠的東西:比如奢侈的住宅和物品,遙不可及的志向和欲望,一呼百應的虛榮心和號召力。善于從本職工作中發掘快樂的人幸福感會更高,而且更容易留住手中的“飯碗”。
愛上會做的事,很難嗎?
在經商慘敗,背了上億元新臺幣的債務,又終于還清債務,一步步走出谷底后,臺灣主持人曹啟泰說:我發現我天生是個主持人的料,我熱愛這個工作,并且為自己的能力而自豪。這個發現在外人看來也許很可笑,他不是早就該在二十年前知道了嗎?事實上他那時不知道。在主持生涯走上巔峰的時候,他認為他的興趣是經商,而主持只不過是一個無聊的、無趣的,甚至面目可憎的賺錢工具。我問過他:你干嗎去做那些虧本生意???他說:年輕嘛,總想試一試,不試怎么知道?這讓我想起那種兜兜轉轉到最后才發現原來真愛是初戀的愛情故事。
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離我遠的,比如大導演科波拉,是為了還華納的債才接拍他根本不屑拍的“黑社會”片《教父》的。他的理想是拍藝術片,雖然這些藝術片讓他虧了很多錢。當然他很幸運,他所鐘愛的《現代啟示錄》同樣也讓他名利雙收,盡管賺得比《教父》少多了。離我近的,比如一位做服裝面料生意的朋友,突然愛上了心理咨詢,覺得面料生意不過是用腳也能把玩的掙錢的營生,不值得花太多注意力。他也是砸了不少錢在心理咨詢上,當然,顆粒無收,然后面料生意又一落千丈,于是陷入低谷。直到這個時候,他才發現,其實自己對面料生意是有激情的,因為有人告訴他,提起面料,他的眼睛就會放光。
每個人都有和自己較勁的時候。想做的事和會做的事,總是南轅北轍??偟囊幝墒?,當一個工作順風順水的時候,它帶來的滿足感和成就感就越來越少,這時另一個看似能帶來更大滿足感的夢幻工作就會應運而生。當然,這個夢幻工作對大多數人而言都是海市蜃樓,中看不中吃,甚至是要賠進整個身家的。這種現象,經濟學早有解釋,叫“邊際效用遞減”;這種心理,也早有古話總結,叫喜新厭舊。
好像現在討厭自己工作的人有很多,不知有多少是因熟生厭的。我記得十多年前認識過一群熱愛討論電影的人,他們有的來自國際知名咨詢公司,有的是供電局的,反正都是一群跟電影毫無關系的人。幾年后,他們中真的有人做了電影雜志的主編??墒窃诋斄酥骶帋啄旰?,我又有幸見過這人一面,已經和諸多電影媒體從業者一樣沒有激情了?,F在他已經證明做跟電影有關的事是他會做的,不知是否依舊是他想做的。
我絕不是強迫你愛上你會做的工作。但在追尋你想做的事時,最好不要完全丟棄你會做的那些事,尤其是那些你能事半功倍完成的事情。當你追夢受挫時,那些“舊愛”很可能讓你從谷底再度翻身。
作者:薛莉 出版社:時代文藝出版社
從來學不會珍惜的“飯碗”
除了財經電視頻道里經常坐在紅沙發上斜著身子接受主持人訪問的大佬們外,我在現實生活中很少見到至少口頭上珍惜自己工作的人。比如,一個供電局的財會人員在提到自己工作時很不以為然地說:很無聊的,飯碗而已。這個漫不經心的“飯碗”究竟有多重要呢?從被裁員后的人身上可見一斑。一個最近被裁員的網絡公司事業發展部前員工對我說:他一改原先早上鬧鐘怎么鬧都不醒的常態,如今就連周末都是早上七點準時醒來,雖然對他來說,如今天天都是周末,醒來干嗎呢?上上網,到處貼貼簡歷,請朋友們推薦職位,愁一愁下個月的網費怎么付……無非是尋找飯碗及為失去飯碗而發愁??磥頁碛?ldquo;飯碗”時的幸福感雖然很有限,但失去“飯碗”后的痛苦卻比想象中大百倍。
“飯碗”帶來的是溫飽。一般處在溫飽狀態的人不會對溫飽感恩戴德,而是想得到更高遠的東西:比如奢侈的住宅和物品,遙不可及的志向和欲望,一呼百應的虛榮心和號召力。這就是為何在餐館每張桌子上,談論的話題都比較大的原因。在一次記者同行的聚會上,大家談的是中國新聞業的深度市場化改革議題,座位上的每一個人都很像宣傳部的官員,仿佛已經制定好了未來的中國新聞業格局;一個MBA聚會上,話題是中國A股市場及創業板的未來,哪怕只投了2萬人民幣的散戶也在發表中國股指走向的宏觀概論;而我遇到過一個25歲初入房地產市場做銷售的小伙子,他熱衷的話題是土地買賣,他有個關系,手里有幾百畝地,問我能“消化”多少畝。當然,比起談及每天如出一轍的工作瑣事,這樣的話題肯定更刺激,更富戲劇性,同時也讓日常工作顯得更黯淡。試想一個剛剛定下中國新聞業改革走勢的人,怎么能甘愿再回報社值夜班,只為查出稿件中的“的”字是否被寫成了“得”字呢?這個時候,誰還會想到每月養家糊口的“飯碗”所依靠的正是把“的”改成“得”,而不是靠制定中國新聞格局呢?
與這些更熱衷于尋求紙上談兵快感的人相比,善于從本職工作中發掘快樂的人幸福感會更高,而且更容易留住手中的“飯碗”。比如我見過的一個快遞員,在交給他一個快遞時,他興奮地說了一句:“今天運氣怎么這么好,連著接了兩個大單子。”那個快件跨了上海的三個區,算是單價比較高的一個吧,竟然讓他這么快樂。他的表現讓我想起一個報社副主編截然相反的態度。晚上在辦公室簽大樣時,副主編對一個朋友說:“現在外面資金那么多,隨便拉一個就好單干了,誰還在這里干這個?”當然了,那是好幾年前經濟形勢大好滿大街是錢來追人的光景?,F在不同了,估計他在簽大樣的時候會有一些惶恐與珍惜相伴的情感,而不是往日的不屑。萬一報社不再需要那么多副主編了呢?帶著這份惶恐,他工作一定更積極,說不定還更快樂些。
經濟學的一個基本概念,它說的是在一個以資源作為投入的企業,單位資源投入對產品產出的效用是不斷遞減的。
網絡編輯:謝小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