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對管理】Made in China——中國制造業的出路在哪?

在東南亞小國利用更低的人力成本吸走外資企業的工廠設備、產品定單的時候,中國企業在做什么呢?在重復歐美國家走過的路:產業升級、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向高端市場邁進。但是,以上兩種情況都很難大規模發生,為什么呢?

大家可能在大部分報道上,看到關于中國制造和東南亞制造的人力成本對比的問題探討,基本上都圍繞著人力成本展開的。這個在無形之中,就陷入了一個誤區,好像東南亞人力成本低,各大廠商有意無意地往那邊轉,花個幾年時間的經營就一定有利可圖。

不得不說,這個在長期來看,確實是這樣。東南亞會經歷與我國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那樣的發展歷程,通過各種招商引資的策略帶動了本國經濟的發展,也帶給外資企業相當大的回報,然后在幾年、十幾年之后再碰到跟我國現在一樣的發展問題。

這個時候,外資企業不得不再尋找下一個低人力成本的地區了——那就去非洲吧。

在東南亞小國利用更低的人力成本吸走外資企業的工廠設備、產品定單的時候,中國企業在做什么呢?在重復歐美國家走過的路:產業升級、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向高端市場邁進。

但是,以上兩種情況都很難大規模發生,為什么呢?

(問對網/圖)

1. 不可被替代的“一條龍”服務。曾有一種說法:國際經濟發展有兩極,一極是中國、一極是美國,一個負責生產、一個負責消費。其實美國是用全世界的錢來養自己,而中國是用自己來喂養全世界。中國制造,從日用百貨、服飾、到各種家用電器等等,已經遍布世界各地,進入了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是產、供、銷一條龍式的服務。試問,還有哪個國家能提供這種全方位的覆蓋?這是無法替代的優勢之一。

2. 勞動生產率不一樣,難被替換。經過這么多年的發展,各領域、各環節的熟練技工已經培養了一大批,而且由于人口優勢,招工相對不是那么困難,也并不需要太多培訓。綜合在一起后,勞動生產率是很高的。這兩年開工不足的原因,主要還是因為歐美的消費能力下降,導致外貿訂單不足而開不了工。這個情況還會繼續存在相當長的時間,就算換成東南亞生產來降低成本,由于需求不足,還是難有發展。

另外,雖然沿海地區的生產生活成本上升了,但我國內陸的生產生活成本還是比較低的,所以富士康為首的生產制造企業紛紛向內地轉移。而不得不提的是,印度、印尼、泰國這些國家的人,勞動積極性不是太高,也比較容易鬧罷工什么的破壞生產秩序。筆者以前聽兩個同事說起過到印度出差,以及在美國與印度人合作的事例,都反映他們工作積極性很低、沒有時間觀念、效率極其低下,人也不實誠。而且,這些國家內部環境也不是很穩定,這種隱性的成本太高了,難以控制。

3. 市場容量有限。每一次產業的更新換代都要淘汰掉一大批沒有生存、競爭能力的企業,然后使得資源重新分配,集中到有優勢的企業身上,助其完成蛻變。

中國制造業出路在哪?

我國制造業的發展乏力受國際經濟的影響比較大,同進也有自身的原因。如何改進,得至少從兩個方面來解決:

1.產業升級、技術升級、產品創新。前面已經說過一次了,企業需要主動尋求技術升級、產品創新,不再只做低質低價的產品,要向更高的層次發展,可以通過培養人才、購買技術、并購企業來獲得人才、技術、產品、市場這些原本需要自己花很長時間來建立的東西。

2. 進一步優化生產流程,降低成本。原材料、運輸、倉儲、配送調度、機械加工等環節的成本,其實比人力成本最高,企業應該主動尋求解決方案來優化自己的各項流程,對員工進行適當培訓,讓他們能幫助企業一起來做優化,然后再上配套的信息系統以實現自動化的生產和管理。

在做這兩個大動作的時候,也得時刻關注我國經濟環境的變化、國際市場的變化,以防錯過發展時機。

(作者Aldous,問對網顧問,曾任IT公司項目管理部門經理、現移動互聯網創業者。)

來源:問對網
問對網是一個解決工作里實際問題的專業問答網站www.wendui.com

 

網絡編輯:小碧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