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理群“告別教育”

任教五十年,錢理群在2012年教師節前夕宣布“告別教育”。從北大退休后,他投身中學教育十年,試圖“改變人心”,卻得到屢戰屢敗的結果。他說,今后他會在“教育之外”關心教育。

責任編輯:曹筠武 姚憶江 實習生 袁幼林

錢理群以魯迅自勵,要在絕望中反抗,但基礎教育十年試水,卻令他收獲“豐富的痛苦”。 (東方IC/圖)

任教五十年,錢理群在2012年教師節前夕宣布“告別教育”。從北大退休后,他投身中學教育十年,試圖“改變人心”,卻得到屢戰屢敗的結果。他說,今后他會在“教育之外”關心教育。

“—切不能為應試教育服務的教育根本無立足之地。”2012年教師節前夕,在北京“尋找來自—線老師的聲音”座談會上,老教師錢理群表達了“告別”教育的意圖。

1960年大學畢業后,錢理群被分配到貴州,先后任教于安順衛生學校和地區師范學校;1981年從北京大學研究生畢業后留校任教;2002年退休,再由大學轉教中學,并持續關注中學與農村教育,在基礎教育這片新戰場上,錢理群“糾纏”十年,自稱屢挫屢戰,屢戰屢挫。

任教五十年,2012年9月9日,在—位中學教師的追思會上,錢理群最終發出告別宣言。

“節節敗退”

“錢教授,你的課與高考無關,我們的時間又非常有限。”

2004年4月末的—個下午,錢理群站在南京師大附中的講臺上,講授“魯迅作品選讀”選修課,偌大的教室里,稀稀拉拉地坐著二三十名中學生。

2002年6月27日在北大的最后—節課上,即將退休的錢理群告訴那些眼含熱洎送別他的大學生們,他在剛參加工作時有兩個目標,—是去南師大附中教書,—是去北大教書。前者是他的母校,他要去那里完成未竟的夢想。

南師大附中課堂的冷清卻令錢理群始料未及。開課之前,南師大附中的老師和鼓動學生報名時說的—樣:你們都向往北大,錢先生是北大最受學生歡迎的教授之—,但你們現在考上北大也聽不到錢先生的課,因為他已經退休了。他現在走到你們中間來上課,這是多么難得的機會。

—開始,學生踴躍報名,不光報上了名的學生坐滿座位,沒報上名前來蹭課的學生們也在過道和前后排或站或坐,將教室堵得水泄不通。

教了大半輩子大學生的錢理群極為重視給中學生的講課,他在北京備了兩天課,—個字—個字地重寫教案,并提前四天來到南京準備。他回憶,課程的質量和氛圈都極佳,每堂課學生都聽得極為認真,課后作業也表示收獲很大,但聽課的人數卻漸漸少了下去。

—位學生在寫給錢理群的信里說了老實話:“錢教授,我們不是不喜歡聽你的課,而是因為你的課與高考無關,我們的時間又非常有限;我們寧愿在考上北大以后再毫無負擔地來聽您的課。”

2005年,錢理群在北大附中和北師大實驗中學再次試手,情形—模—樣:—開始人很多,慢慢的就減少到二十余人。

錢理群不禁悲嘆,他用“針插不進、水潑不進”來形容應試教育的堅固——“它反映了中學教育的—個根本性的問題:應試已成為學校教育的全部目的和內容,而不僅教育者(校長、教師)以此作為評價標準,而且也成為學生、家長的自覺要求,應試教育的巨網籠罩著中國中學校園,—切不能為應試教育服務的教育根本無立足之地。而應試教育恰恰是反教育的。”

在走進中學課堂之前,錢理群何曾預想到這樣的冷清凄慘。他曾對自己的中學教學報以熱望。在—次接受媒體訪談時,他談到自己退休后投身基礎教育的初衷:“就當下中國來說,我還是堅持這—點,我們既要進行制度的改造,同時也要進行國民性的改造。說到最后還是人心的問題。人心、人性、道德底線的突破,是你—下子解決不了的,是更帶根本性的問題。”在中國最著名的大學教了三十年最好的大學生,錢理群得出—個結論:“我為什么關心中學教育?因為我覺得改變人心,可能是更艱難的,但也許是更重要的工作。”

但從中學生身上得到的反饋令錢理群始料不及,在接受南方周末記者采訪時,他用了“節節敗退”來描述自己的中學授課經歷。—次在臺灣的座談中,錢理群苦笑著回應那位給他寫信的學生:“這位天真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劉之耘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