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人札記】北大中文系,讓我把你搖醒

近日讀友人贈《學者吳小如》,54年前聆聽吳先生的講課種種印象不時涌上心頭。在當時能讓他這樣一個講師上中文系的講臺,可以說是某種歷史的吊詭。

責任編輯:朱又可

近日讀友人贈《學者吳小如》,54年前聆聽吳先生的講課種種印象不時涌上心頭。在當時能讓他這樣一個講師上中文系的講臺,可以說是某種歷史的吊詭。

初進北大中文系,一眼就可以看出,不要說講師、副教授,就是不太知名的教授也只能到新聞專業去上課,一般講師只能上上輔導課。當然,剛剛從保加利亞講學歸來的朱德熙副教授似乎是個例外?,F代漢語本來是中文系大部分學生覺得最枯燥的,但是,朱德熙卻以他原創的概括、縝密的推理和雄辯的邏輯獲得爆棚效應,200人的課堂,去晚了就沒有座位,只好靠在墻邊暖氣管上站著。何其芳先生那時是北大文學研究所的副所長(所長是鄭振鐸),與吳組緗先生先后開設《紅樓夢》專題。吳先生得力于作家創作經驗,對人生有深邃的洞察,對藝術有獨到的分析,而何其芳先生頗有人道主義胸懷,不同意他把薛寶釵分析為“女曹操”,認為她不過是一種家族體制禮教意識的犧牲品,兩人同樣受到歡迎。一次,我在北大醫院排隊掛號,護士問前面一人姓名,聽到四川口音很重“我叫何其芳”,不免多看幾眼。

吳小如像(何籽/圖)

然北大泰斗學富五車者眾,善于講授者寡,加之北大學生眼高,哪怕學術泰斗,講授不得法,公然打瞌睡者有之,默默自習者有之,遞紙條、畫漫畫者有之。古代漢語本來是魏建功先生開設,但公務繁忙,往往從課堂上被叫出去開會,且到比較關鍵地方,有茶壺煮餃子,學生替他著急的時候。此課后來改由王力先生開設,先生取西歐人學拉丁文之長,構造了中國古代漢語課程體系,舉國傳承至今。一代宗師,治學嚴謹,我聽過他的《漢語史》、《漢語詩律學》,但是,語調往往由高到低,余音裊裊,杳不可辯。且第二堂課往往花幾分鐘訂正前堂之誤,上午第五六節課要上到12點鐘,每每拖課。調皮如我,遂將隨身攜帶的搪瓷飯碗從階梯教室的臺階上滾下,先生愕然問何事,答曰“飯碗肚子餓了”,先生乃恍然而笑。王瑤先生自然是公認的博聞強記、才華橫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謝小跳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