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巡視】教教紅十字會怎么做
慈善事業的意愿表達,僅僅有數字和說明性文字是不夠的,它應該有故事,尤其是愛的故事。非常遺憾,過去紅十字會留給公眾更多的是數字和說明性文字,偶爾有故事,吸引眼球的也不過是郭美美之類的故事。
責任編輯:蔡軍劍 實習生 張萍
慈善事業的意愿表達,應該有故事,尤其是愛的故事
近日,紅十字會常務副會長趙白鴿一句“當官做老爺很難把紅十字會的工作做好”,贏得掌聲;趙白鴿坦言紅十字會宣傳倡導工作一直做得不夠:“其實我們紅十字會這么多年來做了很多事,卻不知道該如何說。如何準確地、不斷地向社會介紹我們的工作,我們得鍛煉這種能力。”
既然紅十字會希望提高意愿表達的能力,我愿意不揣冒昧,“好為人師”地提一些建議。
郭美美等事件將紅十字會卷入輿論風暴,人們普遍認為“官僚化和市場化”,陷紅十字會于不義。但從輿論學的視角來看,慈善與一般的社會行為有很大不同,比如到超市買5塊錢的東西,你只有10塊錢鈔票,你要求對方找你5塊錢,天經地義;但如果你只想給乞丐5塊錢,發現只有10塊錢鈔票,你要求乞丐找你5塊錢,那么人人都會罵你。
為什么市場經濟可以做的事情,慈善不能做?為什么你做了好事,還是會找罵?這說明慈善事業的輿論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