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是戴著有色眼鏡看我——對話楊受成
“他們說最佩服的就是,自傳里面沒怨言,覺得我胸襟好寬。這么多對你不公平的事發生在你身上,你都沒一句怨言。他們覺得這是很難得的。我聽完之后覺得好開心。這個世界,公道自在人心,這個世界沒蠢人,蠢人都是扮蠢的,沒有真蠢人?!?/blockquote>
楊受成說自己“逢廟就進,遇神就拜”,并不掩飾自己在信仰上的務實,相信“這世界是有報應的 ” (方迎忠/圖)
娛樂業不賺錢,賺的是人脈
人物周刊:你是一名成功的企業家,產業眾多,但給人印象是和娛樂業密不可分,你怎么看待 “娛樂大亨”這個標簽?
楊受成:我做過很多行業,最高調,最high profit的就是娛樂業,這一行成日見報。同明星在一起,讓很多人有錯覺以為英皇是文化娛樂、電影為主的。其實我們公司所有投資中,娛樂業是利潤最小的一塊。最大的是金融,接下來是房地產、零售、酒店、傳媒、餐飲,然后才到娛樂。但人人識得我和英皇都是因為娛樂和電影。
人物周刊:“娛樂大亨”的標簽對你其他的生意有什么影響?
楊受成:娛樂這一行賺不到錢的,只能賺到點關系,交點朋友。這一行令好多人認識我,但做歌手出唱片是賠錢的。我們好在歌手全部都是自己培養出來的,所以我們的抽成是很高的,其他公司簽的歌手都是成了明星的,成名的歌手只能抽5個percent、7個percent,我們抽50個percent。但我們風險很大,10個里可能1個都出不來,可能20個、30個才能出1個明星。投資很大,但回報也很高,就視乎你的眼光。如果眼光好,你可以找到一個容祖兒,一個阿Sa,一個謝霆鋒,視乎你自己的眼光咯。
我們有藝人管理部,可以培養新人一路上來。我們總投資可能在二三十億,但一年只能掙幾千萬。投資回報是不成比例的,做地產我投資幾十億可能掙幾十億,但這一行只能掙幾千萬。英皇集團有這個規模,可以撥一筆錢出來做這件事,我們叫作策略性的行業。
人物周刊:換句話說,娛樂業能有效幫你們積累人脈?
楊受成:當地政府需要我們的藝人幫忙,有些朋友的生意需要明星歌手做推廣,這些都對我們有很大的幫助的。比如演唱會,好多朋友,好多有關系的人,同你拿票,這可以令你和別人的關系拉近。別人欠了你的人情,以后需要時就可以拿到一些方便了。
人物周刊:所以內地電影節你們都會去。
楊受成:好多都是當地政府和電影節的機構要我們支持,我們通常都好樂意支持,這是建立關系的。
人物周刊:在你的自傳里,有很多和大陸高官的合影,這些關系對你商業上的影響有多大?
楊受成:我1986年就去中國大陸做生意,認識好多朋友。因為朋友關系,一路也認識很多政界人士,但是我對政治沒興趣,我希望做生意而已。雖然你說我認識很多政界的人,但我沒有這方面的什么野心,只是朋友啦。
現在在內地生意主要是房地產、零售和鐘表珠寶,跟著就是娛樂文化、酒店等等,也有金融。今日英皇集團在中國大陸和香港的投資比例,香港大于大陸,但我預算3-5年后,大陸的投資一定超過我們集團投資比例的6成。
人物周刊:房地產業在大陸怎么布局?
楊受成:我們一直都在大陸不斷拿地,我們不可以一下子投資好多,因為沒有班底,做房地產的人不夠。我們做事一向都是按部就班,一步一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謝小跳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