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華新 打撈沉沒的聲音

在當下中國,官方和民間、網絡之間存在兩個截然不同的輿論場,作為人民網輿情監測室秘書長,祝華新是官方和民間兩個輿論場的搭橋者和觀察者。

祝華新:1986年進入《人民日報》工作,近年來致力于網絡輿情研究,主持撰寫中國社會科學院2007-2011年度《社會藍皮書》的互聯網輿情年度報告,現任人民網輿情監測室秘書長、《網絡輿情》執行主編。 (南方人物周刊記者 姜曉明/圖)

在當下中國,官方和民間、網絡之間存在兩個截然不同的輿論場,作為人民網輿情監測室秘書長,祝華新是官方和民間兩個輿論場的搭橋者和觀察者

主要做負面的雜志

早上不到9點,祝華新就開始在人民網輿情監測室的各個房間來回走動。他的手機鈴聲不時響起,電話內容大致是兩個:詢問《網絡輿情》如何訂閱和外單位輿情業務交流。他現在的身份是人民網輿情監測室秘書長和《網絡輿情》雜志執行總編。生于1962年的祝華新,對新媒體一直保持著興趣。他是微博控,在新浪微博的網名是“摘星手010”,之所以起這個名字,是因為喜歡武俠。

他自2007年山西“黑磚窯”事件起,開始從事網絡輿情研究。人民網在2008年奧運會前夕,組建了輿情監測室,他帶領著一撥人開始做奧運輿情,每天一期,報送有關部門。“都是負面輿情,”他說,“我們主要做負面的,為發現奧運會管理的闕失面和改善輿論環境效力。”祝華新所做的網絡輿情基于兩個理念:一個是報社領導概括的,幫領導干部讀網;一個是他們自己提煉的,還原社會真實的意見構成。

在祝華新辦公室的桌子上,擺放著琳瑯滿目的《網絡輿情》,內容覆蓋黨政機關、紀檢部門、企業等多方面內容。雜志右下角印著“供司局級以上領導參閱”。但訂閱讀者的范圍并不限于此,從中央部委到基層領導干部都能訂閱,只是不能上報攤,不能給外國人看。曾有某商業門戶網站希望訂閱這份雜志,未獲通過。“因為雜志是內參刊號,而該網站有外資背景。”

人民網輿情監測室每周出版《網絡輿情》,這份雜志被網友調侃為史上最貴雜志,每年訂閱價格是3800元。此外,他們還有輿情監測平臺,提供咨詢、顧問、建議和培訓。他們有自己開發的搜索引擎,180多位工作人員當中,相當一部分是技術人員。他們的商業服務對象包括黨政機關、央企、NGO等等。商業化經營部分,由人民日報全資公司“北京人民在線網絡有限公司”運作,去年經營收入達到數千萬元。從這一點看,人民網的輿情監測不僅具有把握民意的社會政治效應,也是一個巨大的商業利益所在,而《人民日報》的行政權威對這項服務的推廣不可避免地會產生作用。用戶為什么要買這份情報?放到市場上,是否值這個價格?這是一些觀察者普遍的疑問。“這些信息90%都能從網絡查到,但是你卻不會收集,情報是有價格的。”祝華新說。

此外,輿情監測室還有非商業性質的工作,他們經常幫助有關部門做一些突發事件處置的應對分析,做政務微博和央企微博的運營指導,包括括新浪微博、人人網、天涯社區、思想文化類網站和Twitter上的言論、思潮的分析等等。“由于社會轉型期不同利益群體的表達和博弈,地方政府正處在某種焦慮中,高度緊張地盯著現實生活當中的任何風吹草動,我們幫他們做的是一種高端的信息咨詢顧問服務。”在一些危機處理中,輿情監測室會給出一些建議。“比如說拆遷自焚案,我們跟地方政府溝通,堅決不贊同用業主‘暴力抗法’這樣的字眼,這違背政治倫理的底線。我們建議淡化政府的定性,向民意靠攏。”

這樣的工作,對打通官方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謝小跳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