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商在國內賺錢,去國外安家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富豪們只要聚在一塊,話題慢慢地便會集中到移民上。對裸商而言,把家人送走,是為了后代有更好的教育以及財富安全;自己不走,是因為國外很難找到每年15%利潤的生意,但是在中國能。
責任編輯:楊繼斌 曹筠武
國內投資的不確定性,是裸商產生的直接原因。他們把家人送到國外,自己則在國內繼續經營企業。研究者認為,裸商群體的出現,其危害不僅僅是財產經濟的損失,而且極容易引起社會問題和金融秩序等問題。
對裸商而言,把家人送走,是為了后代有更好的教育以及財富安全;自己不走,是因為國外很難找到每年15%利潤的生意,但是在中國能。
2012年3月份,南京某海外置業房展會現場,來自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馬來西亞等6個國家的近千套房產亮相,吸引了不少投資者前來看房。在海外投資房產,往往是裸商們的首選。 (東方IC/圖)
富豪聚會新話題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富豪們只要聚在一塊,話題慢慢地便會集中到移民上。
10月1日,41歲的上海商人馬浩又要再一次離開中國。為老父親過完70歲生日后,與定居在新西蘭奧克蘭市的妻兒團聚。這一次駐留新西蘭的時間將是兩周。
這已是今年馬浩第五次飛往南半球,手持永久回頭簽證(IRRV)的他,可以隨時進出新西蘭。移民5年,馬浩已經適應了一家三口分居兩個半球的生活,他能夠準確地報出上海經停香港,然后直飛奧克蘭的多個航班號。“機長的長相和姓名我都記得很清楚。”馬浩一邊輕描淡寫地說道,一邊擺弄著手中的iPad,里面有10歲兒子參加學校夏令營的照片。
馬浩正是當下中國數目不詳的隱秘裸商群體的一員。所謂的裸商,是指通過投資移民方式將資產和家庭轉移出境,而本人仍在國內經商。輿論對這個群體的質疑是:用實業做抵押,獲得貸款后去海外投資移民,或事先把資產轉移到海外,等時機“成熟”即宣告破產自己逍遙國外。英國《經濟學人》雜志最近發布了一份報告稱,中國大陸超過16%的富人已移民海外,或是正在辦理移民手續,44%的人準備離開。
馬浩并不諱言自己裸商的身份。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富豪們只要聚在一塊,話題慢慢地便會集中到移民上。馬浩和南方周末記者談起2012年3月在外灘十六鋪碼頭的一家高級會所內的一次富豪聚會。在這次聚會上,富豪們的主要話題便是移民海外。單論個人資產,擁有兩家公司,以及十多套上海內環內高檔住宅的馬浩,其個人資產僅在這些人中排位中游。
令馬浩印象深刻的是,聚會中的一位富豪甚至拿到了圣基茨和尼維斯聯邦的永久居留權。經身邊人提醒,他才知道那是一個加勒比海地區的小國。這個面積僅有兩百多平方公里的島國,能夠為中國富人提供的移民優待卻無比可觀。“你不需要告訴移民官你來自哪里,也無需提供資產來源證明”,換回綠卡的代價,只是拿35萬美金購買當地房產。
聚會結束后,馬浩仍對這個拗口的國名意猶未盡。拉住那位朋友的手問道,“你一年會去那個什么聯邦幾天?”朋友笑笑,父母妻兒都在美國洛杉磯,留著他一個人打理中國國內的生意,“除了全家去度假,他很少在那個至今陌生的國家駐留”。
在馬浩的圈子里,身家千萬以上的朋友有好幾位成為了裸商。與馬浩相同,這些人不會立刻更換自己的國籍。“移民與公民的唯一區別就是沒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對選舉沒有什么興趣的馬浩,更愿意拿著中國國籍,自由地往返兩個國家,“至少我回來看老父親,不需要看簽證官的臉色”。
李淵,典型的溫州資本炒客和不婚主義者,同樣是裸商群體中的一員。李淵的父母早在2005年便移民加拿大。李淵為父母在溫哥華西部湖邊買了一套別墅,“兩層小樓背后是一片茂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