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企遭遇寒流 中企“激情”營銷
日本“購島”使中日關系迅速惡化,一直保持熱度的商業領域也未能幸免。在華日企紛紛關門停業,一些中國企業則以“愛國”的名義營銷。更有人提出,要對日本發動經濟制裁。但在全球經濟互相依存的今天,這注定是一場雙輸的經濟戰。
責任編輯:顧策 肖華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實習生 羅敏夏
2012年9月18日,中國北京,日資的華堂商場右安門店暫停營業。 (東方IC/圖)
日本“購島”使中日關系迅速惡化,一直保持熱度的商業領域也未能幸免。在華日企紛紛關門停業,一些中國企業則以“愛國”的名義營銷。更有人提出,要對日本發動經濟制裁。但在全球經濟互相依存的今天,這注定是一場雙輸的經濟戰。
從北到南,在華日企正經歷著一場前所未有的嚴重危機——日本“國有化”釣魚島事件在中國所引發的抗議,目前一度導致了一些對日企及相關企業的沖擊事件。
9月15日,在“重災區”青島,江山中路的汽車街上,四家日系品牌汽車的4S店都被損毀。其中廣汽豐田瑞鉑4S店和廣汽本田瑞馳4S店被燒毀。
瑞鉑一位人士無奈地對南方周末記者說,由于事發突然,“暫時還在統計損失,如何賠付、重建還不得而知”。
到了9月17、18日,根據多家媒體的綜合統計,佳能、松下、獅王、索尼、本田、日產、豐田、馬自達等大批日資企業,已先后要求青島、蘇州、珠海等地的工廠“放假”。這些工廠,幾乎每家都有數千乃至幾萬雇員。
2012年9月18日,南方周末記者嘗試撥打上述多家工廠的電話,大多已無人應答。
難熬的日企
在北京,優衣庫、7-11、JUSCO、華堂商場等日資零售企業的多家門店,這幾天都以檢修、下水道改造、系統改造等理由暫時關閉。
優衣庫在北京三里屯的一家旗艦店,其外立面上的logo已被遮擋。9月18日,經過這里的路人看到,這家關閉的門店還是由警衛人員看護著。
距北京優衣庫三里屯店不遠處,一個來自東京的高端美發店,因為覺得“離優衣庫太近”,這幾天過得提心吊膽。盡管已經在門上貼了五星紅旗,但“游行隊伍經過時,總監還是讓趕緊鎖門”。9月18日傍晚,這家店的一名員工對南方周末記者說,日籍老板和總監這兩天還專門學了兩句漢語——“我是中國人”和“我是韓國人”。
而吉野家、久光百貨等銷售日式餐飲、日本品牌服裝的企業,則紛紛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思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