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的中藥國家藥監局“拆臺”,藥都身陷染色丑聞
國家藥監局通報稱,安徽省近日查獲一批染色增重、制假售假的中藥飲片生產企業,其中8家停產整頓、12家立案調查??氨取岸灸z囊”的“中藥染色”事件雖剛剛被監管部門披露,但中藥“染色、增重、摻假”行為已潛行多年,尤其染色帶來的毒性一直被忽略。
責任編輯:曹海東 助理編輯 袁端端 實習生 周瓊媛 沈巧紅
注:案情涉及亳州12家中藥飲片企業。除圖中涉案公司外,還有安徽亳州市新世界藥業有限公司、亳州千草堂藥業有限公司、亳州市中藥飲片廠、中國亳州上海雷允上中藥飲片廠涉案。資料來源:南方周末記者蔣昕捷采訪整理 (GOGLE/圖)
堪比“毒膠囊”的“中藥染色”事件雖剛剛被監管部門披露,但中藥“染色、增重、摻假”行為已潛行多年,尤其染色帶來的毒性一直被忽略。
藥監局“意外”出手
2012年9月的安徽省亳州市除了空氣中彌散的中藥味兒之外,明顯存在另外兩種特殊的氣息——喜慶和惶惑。
就在這座被稱為“中華藥都”的城市舉辦“2012年國際中醫藥博覽會暨第28屆全國中藥材交易會”(以下簡稱“藥博會”)的前一天,2012年9月8日,一則來自國家藥監局的通報讓這個中國最大的中藥材集散地和最大的中藥飲片產地一片慌亂。
國家藥監局通報稱,安徽省近日查獲一批染色增重、制假售假的中藥飲片生產企業,其中8家停產整頓、12家立案調查。上述企業涉嫌用化工色素金胺O進行染色,用鋁鹽和鎂鹽加重,在藥材中摻假。
盡管通報中未提及“亳州”,但那些參加藥博會的業內人士一眼就看出,12家企業全部來自亳州。傳說中神醫華佗在他的老家亳州開墾第一塊藥田之后,亳州就逐漸成為中國的藥材之鄉。
據南方周末記者了解,此次在上海被查獲的問題中藥涉及亳州12家企業,共34批次產品,包括蒲黃、紅花、元胡、石斛、黃連、五味子等6種中藥。
外界看來,國家藥監局這種近乎“拆臺”的舉動頗顯“意外”。
今年上半年,中央電視臺記者曾兩赴亳州,暗訪中藥造假問題。中央電視臺一位內部人士證實,這期針對亳州中藥問題的調查報道最終作為內參上報。據了解,當地原計劃9月10日藥博會之后,再向當地媒體披露部分自查信息。
國家藥監局的通報打亂了所有的計劃。
如今,亳州一些政府部門的辦公桌上放著厚厚一摞此次事件的輿情監控。亳州市藥監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之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