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美國大選觀察】兩場黨代會 兩個美國
從佛羅里達的坦帕到北卡羅來納的夏洛特,10天內在美國上演了兩場超級政治秀。僅僅相隔一周的時間,兩個政治秀場分別怎樣打造了兩個天壤之別的美國形象?兩黨的力量又得到了怎樣的展現?
責任編輯:張哲
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剛剛落幕,美國總統奧巴馬又馬不停蹄開始了拉票之旅。圖為當地時間2012年9月9日,奧巴馬在佛羅里達州理工大學發表講話。 (CFP/圖)
美國式政黨組織松散,共和、民主兩黨全國黨代會仿佛派對
從佛羅里達的坦帕到北卡羅來納的夏洛特,10天內在美國上演了兩場超級政治秀。同樣美輪美奐的舞臺,同樣如癡如醉的觀眾,同樣關于“奮斗”、“民主”和“復興”的主題,講述的卻是兩個截然不同的美國。
2012年8月23日到9月6日,美國共和黨和民主黨相繼召開了全國代表大會。在各自的黨代會上,兩黨代表分別正式提名了各自的總統、副總統候選人。
觀看共和黨黨代會的觀眾,被告知目前美國的經濟在民主黨政府的帶領下已經走到了崩潰邊緣,11月的選舉是拯救國家的最后機會;但民主黨的代表們卻充滿信心地宣稱,雖然面臨很多困難,但是奧巴馬總統正在帶領美國走上復蘇和發展的陽光大道,所以,為什么不再來四年?
僅僅相隔一周的時間,兩個政治秀場分別怎樣打造了兩個天壤之別的美國形象?兩黨的力量又得到了怎樣的展現?
政府是魔鬼,還是天使?
從根本而言,兩黨最核心的分歧在于對政府角色的定位。對于共和黨來說,政府簡直是魔鬼。他們認為當下美國經濟動蕩、百業蕭條,其根本原因是奧巴馬政府錯誤地將聯邦政府當做解決問題的萬能良藥。共和黨內的政治超新星、佛羅里達參議員馬可·盧比奧批評民主黨“陳腐的”大政府理念,稱其四處碰壁、從未成功,而且是“世界各地來到美國的移民所極力回避的”。
共和黨副總統候選人保羅·瑞安也將“經濟增長”和“政府的擴張”視為放在美國人民面前一項魚與熊掌不能兼得的抉擇。羅姆尼則指出,自由的市場競爭和私營企業才是美國未來繁榮的保證。
但在民主黨眼里,政府絕不是造成所有問題的萬惡之源,而是一種“積極的力量”。前總統比爾·克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思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