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解碼】蓋房子不能“依樣畫葫蘆”
許多人都說要重新“認識西方”,但大都只看重工業革命以后的西方,特別是西方人在科學上技術上的驕人成績。工業革命,并不是平地起春雷,突然一下爆出來的。如果我們不看那“虛體”,不明白當時當地人的腦袋,我們也許永不清楚知道為什么有工業革命。
責任編輯:蔡軍劍 實習生 張萍
沒有精神層面的撐持,物質成就不會持久發達
香港建筑師羅慶鴻先生著有《政經建筑觀》一書。里面談的除了政經,還有其他。特別有意思的,是1982年羅慶鴻與建筑學教授龍慶忠的一段對話。提到建筑物有內外:表面的,背后的。龍慶忠先生說:表面是看得到的,背面是指看不到的。羅慶鴻就問:什么是看不到的?龍慶忠先生答:“建筑物是實體,思維是虛體;建筑物是經過人的思維創造出來的。要認識人做的東西,便先要明白當時當地人的腦袋,才可知道他們為什么、做什么和怎樣做出來。”
幾年前,應邀到蘇州大學演講;講題是“芝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