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洪流——中國農民工30年遷徙史(7)
陳慶王回憶,那時候辦廠“都是偷偷的,跟打游擊一樣”?!稗r民辦廠,一被抓住就罰款5000元。不料越是打擊,就有越多的人知道辦廠能賺錢,擋都擋不住。廠子被關了,他們就跑到山溝里開廠。國家不供應各種金屬原材料,他們就從民間悄悄收購。
第一部 反叛土地的農民(1980-1984)
第二組樣本 摘農帽做工人
第三篇 樂清柳市:就算被抓,也要辦廠(1)
那時候辦廠“都是偷偷的,跟打游擊一樣。農民辦廠,一被抓住就罰款5000元”。不料越是打擊,就有越多的人知道辦廠能賺錢,擋都擋不住。廠子被關了,他們就跑到山溝里開廠。國家不供應各種金屬原材料,他們就從民間悄悄收購。產品送不出去,就放在籮筐底,上面蓋著素面作遮擋。
柳市鎮位于浙江省東南部,屬溫州樂清市所轄,這塊面積243平方公里、人口50萬的工業城鎮,已經連續占據溫州第一強鎮的位置長達16年,居全國1000個經濟強鎮第13位,在中國改革開放歷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
早在上世紀70年代,以陳慶王為代表的一批農民能人就從種植業中脫離,合作創辦了社隊企業,填補了工業產品由國家控制下的市場空白。盡管這些農民企業家的積極性屢被打擊,但是他們的創業收獲卻隨著打擊的持續,為更多當地農民所知。
除了籌資金創辦企業,一些缺乏資金條件的農民也不再甘于種地,成了社隊企業中最早的雇員,他們不但從事生產,還以購銷員的身份到全國各地開辟市場。溫州由一個新中國成立后很長一段時間內都缺乏國家工業部署的沿海落后地區,一躍成為中國區域經濟的增長極,柳市這批帶頭吃螃蟹的農民企業家功不可沒。
觀察這批最早創辦私營企業的先鋒人物,了解他們由農民向企業家的轉變,對于了解“溫州模式”的起源,了解中國輕工業以及民營經濟的起步,都有重要的參考作用。
政策的搖擺和環境的多變,常常令農民企業家們覺得疑惑。1982年,“八大王”被查,對“五金大王”胡金林的通緝令在長達兩年內都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之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