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洪流——中國農民工30年遷徙史(8)
在當時,這些民營企業家無一例外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但是他們先知先覺,或為生計所迫,或已聞到市場經濟的微小氣息,在國家對商品流通和生產的控制顯得越來越不合時宜的轉折關頭,一腳踏進了商品生產的大門,既承擔了巨大的經營風險,也開創了光彩的企業前程。
第一部 反叛土地的農民(1980-1984)
第二組樣本 摘農帽做工人
第三篇 樂清柳市:就算被抓,也要辦廠(2)
農村能人群體起步
葉文貴在黑龍江七臺河一個只有50戶人家的屯子里,忍受了住草房、一年吃3次豬肉、一天賺8角錢的艱苦生活。他自己揣摩出了電器修理技術,靠在黑龍江制造鐵鍬柄積累了第一筆財富。
這個被費孝通稱為“了不起的新型企業家”的農民,日后還將設計制造出國內先進的PVC薄膜,還將進入中央黨校發言。很少有人知道,1989年,葉文貴研制的電動轎車就以82公里的時速開上了道路,而被認為是中國民營汽車制造第一人的李書福當時還在生產裝潢材料,9年后,吉利的第一輛汽車才會下線。日后的中國首富、比亞迪總裁王傳福這時還是個大學研究生,20年后,他才表示解決了電動汽車的動力持久問題。新華社記者卻發現,葉文貴研發的電動轎車,在閑置13年后竟然還能開動。
這個企業家傳奇的起點是1979年夏天,他與17位親友每人出資400元,創辦了鋁板廠,也實現了一個農民向企業家的轉變。葉文貴一生創辦的企業之多、所涉及的行業之廣,在那個溫州農民辦廠潮的歷史中都屬罕見,至今為研究者們津津樂道。
在當時的柳市,許多日后身家顯赫的民營企業家也在1979年開始躍躍欲試。
為柳市的低壓電器廠跑了幾年供銷后,“電氣大王”鄭元忠辦起了自己的低壓電器廠,很快就給自己蓋起了三層小洋樓,一時羨煞鄉鄰?!度嗣袢請蟆吩诤髞淼膱蟮乐姓f,鄭元忠家的院子里可以停12輛小轎車。
21歲的鄭元豹,承包下了已經停產的飛鷹機電控制廠。這個13歲開始打魚、17歲轉行打鐵、18歲教人習武的柳市人,19年后將一舉吞并66家企業,成立自己的電器王國。
鄭秀康32歲了,從國營的通用機械廠辭職,用45天時間學會了別人3年才能掌握的制鞋技術,創辦紅象皮鞋作坊?,F在他是康奈集團董事長。
1979年,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會議精神傳向中國各地。前一年的8月,溫州才舉辦了浙江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之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