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精選】神圣的救贖——寫給一切忠于良知的人
奧斯卡?辛德勒是個出了名的浪蕩公子。正是這個浪蕩公子辛德勒,在人類橫遭法西斯統治的慘劇之下,進行了一場偉大的救贖,辛德勒所拯救的不僅是一千三百名被奴役、瀕臨死亡的猶太人,還有人性中沒有被泯滅的良知與正義。
奧斯卡是個出了名的浪蕩公子。
首先,他出身不好。他出身于奧匈帝國摩拉維亞省的工業小城茲維陶,父親是一個農業機械廠的工廠主,因此,奧斯卡的階級成分理所當然屬于資本家家庭。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奧匈帝國版圖經過重新劃分,于是,奧斯卡一家一轉眼就變成了捷克斯洛伐克人,好在這一點也不影響奧斯卡的爸爸繼續做資本家。由于奧斯卡的爸爸始終自認為是一個文化上的奧地利人,所以他家講的都是德語(在近代德國、奧地利形成之前,奧地利長期屬于大德意志地區,主要語言是德語,兩國淵源深厚),奧斯卡讀的也是德語學校。
奧斯卡的爸爸對這個寶貝兒子真是寵愛有加,少年奧斯卡就擁有兩輛十分昂貴的摩托車,一輛是紅火的、500cc的加洛尼牌,另一輛是250cc的古茲牌。這兩輛豪華摩托的制造商都是意大利,但據說,除了原產地意大利外,全歐洲擁有量也屈指可數。由此可見,奧斯卡生活的放浪程度,十分招搖、相當拉風。
那輛250cc的古茲牌摩托是專業運動員的比賽用車,奧斯卡身高馬大,天生具有運動員的質材,所以,他騎著這輛摩托和專業運動員進行過比賽,眼看奧斯卡就要獲得冠軍,卻因為一個小小的技術錯誤墮落到第三名,于是,他與運動員的生涯擦肩而過——否則,關于他的故事就是另外一種寫法了。
后來,隨著年齡增長,他變得更加浪蕩。
他20歲時,不顧父親的堅決反對,與一莊園主的女兒埃米莉結了婚,傳說是為得到40萬德國馬克的嫁妝,結果是:不僅一個子兒沒得到,還落下一個壞名聲,他父親為此與之劃清界限。此后,他獨自闖蕩江湖,自己創辦企業做起了老板,一步跨進資本家行列——再往后,倘若不是他成功逃亡,而是落入蘇聯軍隊手里的話,以他的下面這份履歷,歷史反革命、現行反革命的帽子恐怕一頂也少不了,說不定要被槍斃好幾個來回。
奧斯卡成為資本家后,不僅生活放蕩,而且近乎糜爛:
他好色,同時擁有一個老婆和兩個情人,并且有本事讓三個女人不爭、不怒。除此,他還成功地把一漂亮的黨衛軍女軍官騙得七葷八素,乖乖地為他脫得一絲不掛。直到老來,他還擁有一個猶太姑娘作為自己的情人。
他酗酒,而且酒量驚人,有著“千杯不醉的海量”,幾乎永遠是一副飄飄欲仙的模樣,不僅各種應酬的宴會上,即便是辦公室,他手里也始終端著一只酒杯,不斷地有白蘭地在酒杯里蕩漾。因為酗酒,他66歲時死于動脈硬化。
他大肆行賄,上至將軍,下至牢頭獄霸,只要能使上錢、能為自己辦事的地方,他都大把大把撒錢。
他參與黑市買賣,其數量同樣驚人,無法計算。
尤其在政治上,奧斯卡更不那么純潔,他不僅是納粹黨黨員,還戴著一個特別顯眼的納粹徽章,因為“戴著這么個徽章去見一位德國經理,就能拿到訂單”;他與黨衛軍各級官員有著非常密切的交往,經常是黨衛軍官員的尊貴客人——他需要黨衛軍官員為他辦事,于是也就成了這些官員的金主。
最后,奧斯卡還有一個特殊身份——他是黨衛軍反間諜局名冊上的特工:“他居留克拉科夫期間提供的有關其黨衛軍對手的情報,一直讓卡納里斯的布雷斯勞總部甚為滿意。”雖然至今也無人知道他究竟提供過什么“情報”。
奧斯卡的這段履歷夠不簡單,放在我們這些擁有強大無產階級意識的人群中間,不論怎么對他實行什么級別的專政,大概也不為過。所以,當蘇軍來臨,他唯有選擇逃亡。
他的全名叫奧斯卡•辛德勒,出生于1908年4月28日,卒于1974年10月9日。是的,他正是美國導演斯皮爾伯格執導的、獲得奧斯卡七項金獎的那部影片《辛德勒名單》里的主人翁辛德勒。電影是根據同名小說改編的,在敘事方式上自然也有所不同。
雖然是部“小說”,不過是在創作手法上采取了小說的敘事方式,正如作者托馬斯•基尼利所說:“用小說的結構和手法來講述一個真實的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之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