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洪流——中國農民工30年遷徙史(10)
20世紀80年代初期,建筑工人中的先行者紛紛成為建筑公司的帶頭人,帶領更多農民工外出。人數最多時,桓臺縣從事建筑的人員達到5萬名。其中尤以伊若新最為傳奇。父母早亡、四處借糧維生的他,憑借一身建筑本領,開上了凱迪拉克轎車,做到了桓臺縣邢家鎮的副鎮長。
第一部 反叛土地的農民(1980-1984)
第二組樣本 摘農帽做工人
第四篇 山東桓臺:揮瓦刀斬窮根(1)
“瓦刀一揮除窮根”
1979年1月2日,桓臺縣委傳達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
1980年春天,荊家鎮東孫村黨支部副書記孫樹福帶領上百個建筑工匠,不再偷偷摸摸,而是大張旗鼓地開進了省城濟南。
他打聽到濟南電子局要蓋樓房,而一家國營建筑公司擔心三年建不成。“俺保證一年建成交付使用。如誤一天,我承擔法律責任!”孫樹福向電子局的領導拍了胸脯??蛇@支建筑隊當時除了人手一把瓦刀、錘子外,連根腳手架都沒有。
東孫人的施工進度令對方大吃一驚:不到五個月,完成了主體工程,次年4月18日,工程高質量地全面竣工交付使用。
濟南電子局除了贈送他們錦旗外,還獎給他們一臺大彩電。這項全優工程,打響了東孫的品牌。
這一年,桓臺縣新陳公社也組織了480人進城搞建筑,一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之耘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