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政策應及時調整
如果繼續1.18的生育率,那么中國人口將在2018年開始負增長,到2100年只有4.6億人,應該尊重人口普查的權威性,果斷調整人口政策。
責任編輯:戴志勇 實習生 張莊
中國已處在社會老齡化的門口
編者按
易富賢為藥理學博士,人口學專家,曾著《大國空巢》,討論人口問題的文章見于各媒體網站。南方周末本期刊發他的個人觀點,謹供各界參考。
如果繼續1.18的生育率,那么中國人口將在2018年開始負增長,到2100年只有4.6億人,應該尊重人口普查的權威性,果斷調整人口政策。
要保證人口相對于上一代不增加也不減少,理論上一對夫婦只需要生2個孩子。但由于部分小孩會在生育之前夭折,并且正常的出生男女性別比(以女孩為100)為102到107,因此發達國家需要總和生育率(婦女人均生孩子數)為2.1,才能維持人口的世代更替。
根據聯合國的數據,2005至2010年中國嬰兒死亡率為22‰,遠遠高于發達國家的6.4‰。尤其是中國1990年、2000年、2010年人口普查顯示0-4歲人口性別比分別高達111、120、119。因此,中國的世代更替水平生育率應該在2.3左右,由于有不生育人群的存在,主流家庭需生三個孩子才能維持人口和經濟的持續發展。
人口對經濟的影響有幾十年的滯后性,比如日本在1974年生育率就開始低于更替水平,但在1990年代才出現經濟危機。發達國家生育率是在1970年代后期開始低于更替水平,但是2010年勞動力才開始負增長;也如日本一樣,在勞動力負增長稍前幾年就開始出現經濟危機。香港、臺灣、韓國雖然目前的生育率是全球最低,但由于其生育率低于更替水平時間比發達國家或地區晚幾年,勞動力還將繼續慣性增長幾年,經濟暫時還不會出現較大危機,但前景非常不樂觀。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生育率會自發下降,并且不孕率也會增高。根據臨床統計,中國的不孕不育發生率從1970年代的1%到3%,快速上升到現在的12.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