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人說:“謝謝中國”中國游客掃貨全球
上世紀80年代,米蘭、倫敦和紐約的奢侈品商店里到處都是富得流油的日本人,挑選著最昂貴的商品。30年過去了,中國游客取代了日本人,橫掃世界商場,成為黯淡的全球經濟背景中難得的亮色。2011年,每個中國游客平均在澳大利亞花了4.67萬元,在美國花了4.47萬元,在法國花了2.36萬元。
責任編輯:肖華
2011年12月26日,英國倫敦。傳統的折扣日,商場剛開門,民眾就蜂擁前來采購。
編者按:
這是一群熱愛出游舍得花錢的游客。他們強大的購買力,為黯淡的世界經濟增添了最亮的顏色。
2011年,每個中國游客平均在澳大利亞花了4.67萬元,在美國花了4.47萬元,在法國花了2.36萬元。而在國內,自從1999年推出“黃金周”假期以來,國內旅游市場風生水起,2011年營收高達2.25萬億,相當于全國財政總收入的五分之一。
隨著中國人消費能力的增長與消費觀念的變化,這些數字依然還在不斷地刷新之中。
世界各國與中國各地的地方政府,都在想方設法抓住中國游客的錢包。
在又一個長假來臨之時,本期專題聚焦中國游客。
一個秋高氣爽的傍晚,在2000名游客的掌聲和歡呼聲中,由中青旅包船的一艘游輪從天津港鳴笛起航,駛往日本、韓國。在此后八天七晚的海上旅程里,這艘游輪所到之處,濟州、福岡和鹿兒島等地免稅店里,從奶粉、化妝品、皮具服飾,到鐘表、珠寶,都被乘客們蜂擁爭購。
2012年9月27日,中青旅一位人士向南方周末記者如此描述了一個月前他帶的這個團。類似場景,隨著近年來中國游客的足跡而在全球各地不斷上演。
上世紀80年代,米蘭、倫敦和紐約的奢侈品商店里到處都是富得流油的日本人,挑選著最昂貴的商品。30年過去了,中國游客取代了日本人,橫掃世界商場,成為黯淡的全球經濟背景中難得的亮色。
國家旅游局的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出境旅游人數為7025萬人次,同比增長22%;這一年,中國人出境旅游花費達到69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300億,比北京市2011年一年的財政收入還多。
這股強大的力量還正在變得更強大:麥肯錫剛剛發布的一份報告稱,當下的10年,可支配年均收入能夠支付得起私家車和小件奢侈品的中國城市家庭比例將增長近6倍——顯然,中國旅游消費的繁榮才剛剛開始。
花錢最多的人
如果不是“購物免稅,內有中文翻譯”的旗幟,龍慧會以為她仍舊置身中國。在一個炎炎夏日的下午,她和丈夫隨旅行社來到巴黎奧斯曼大街,第一站就是老佛爺百貨,一幢十層樓大型商店。
30歲的龍慧和丈夫俞洋來自長沙,從事媒體工作。以前的假期都在國內旅游,今年他們選擇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思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