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衰由“客”鳳凰能否涅槃
十年來,數百萬的游客一起將鳳凰從國家級貧困縣的窘境中拯救出來,并貢獻了當地GDP的絕大多數。如今,這股力量已強大到逼近鳳凰能接受的極限。鳳凰人一邊還在拼命抓住更多財富,一邊卻已開始懷念當初的模樣。
責任編輯:肖華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實習生 馮葉
每一個長假,鳳凰古城都擠滿游客。
十年來,數百萬的游客一起將鳳凰從國家級貧困縣的窘境中拯救出來,并貢獻了當地GDP的絕大多數。
如今,這股力量已強大到逼近鳳凰能接受的極限。鳳凰人一邊還在拼命抓住更多財富,一邊卻已開始懷念當初的模樣。
“人滿一定不能再賣票。”2012年9月28日,鳳凰縣旅游局副局長滕輝輝聽著景點疏導游客的計劃,一字一句地強調了幾遍。
她的兩個手機輪番響著。新建的游客接待中心第二天要啟用,大屏幕卻還沒開始裝,她焦躁地朝電話吼了起來。
隨著國慶長假的臨近,每天會有超過1.6萬人擠爆這個核心區只有0.99平方公里的古城。
自從1999年“黃金周”長假制度出臺以來,中國旅游市場以火箭般的速度紅火起來,無數游客爭相涌向那些有限的風光景點。鳳凰古城正是最受歡迎的旅游勝地之一,2000年至2011年,游客接待量從57萬人次上升到650萬人次。
這讓鳳凰的有關官員們每到長假都是又喜又憂,無比緊張。最近,他們剛剛宣布了一個新的計劃:投資55億元,建造一個新城。這個新項目被命名為“煙雨鳳凰”,但甫一公布就被解讀為“復制古城”,并引來多方質疑。
“我們不是要復制鳳凰,而是通過造新景區,提升鳳凰旅游業接待量與服務質量。”滕輝輝說。旅游市場的大蛋糕依然還在飛速膨脹,而鳳凰古城已經達到承載極限。
政府與資本雙贏
“若從一百年前某種較舊一點的地圖上去尋找,當可在黔北、川東、湘西一處極偏僻的角隅上,發現了一個名為‘鎮筸’的小點。那里應當有一個城市,安頓下三五千人口……那個用粗糙而堅實巨大石頭砌成的圓城,作為中心,向四方展開,圍繞了這邊疆僻地的孤城。”這是沈從文描述的故鄉——鳳凰。
這個“安頓三五千人口”的小城,在“黃金周”,每天光游客就有1.6萬人。
“這是個恐怖的數字。”彭耀根說。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思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