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王世襄先生

我有幸與王世襄先生在一個研究所共事多年,親耳聆聽他老人家12年的教誨。他精通北京玩家的各種游藝,被譽為“京城第一玩家”。京城八旗子弟玩物喪志的游戲,經他妙手回春,成了北京民俗游藝文化;廚房炊事不再枯燥無味,生活被他演繹成了一門藝術。

責任編輯:劉小磊

京城第一玩家王世襄。 (南方周末資料圖)

我有幸與王世襄(1914-2009)先生在一個研究所共事多年,親耳聆聽他老人家12年的教誨。若說我們是“同事”,實在不敢當。論年齡,他是我的父輩;論資格,他是文物界老前輩;論人品,他是我們年輕人學習的楷模。王先生涉獵的領域相當廣泛,在古代漆器、明式家具、書畫法帖、古琴等方面造詣極深。最令人叫絕的是,他精通北京玩家的各種游藝,被譽為“京城第一玩家”。京城八旗子弟玩物喪志的游戲,經他妙手回春,成了北京民俗游藝文化;廚房炊事不再枯燥無味,生活被他演繹成了一門藝術。

生活原來是一門藝術

王世襄從小受西洋教育,小學到高中就讀北京一所美國學校。1948年,在美國考察博物館時,王世襄操一口純正而流利的英語,人家認為他是在美國長大的呢。中國讀書人講究琴棋書畫全面發展,王世襄彈一手好琴,在美國考察時隨身攜帶一張元代琴師朱致遠制七弦琴在美國各地考察,不失時機地宣傳中國古琴文化。

據說王世襄家藏的“大圣遺音”琴可與北京故宮博物院藏琴相媲美,屬于同年代、同品題的宮中藏琴。1948年,王世襄夫婦“鬻書典釵”,以傾家之資,從一位藏琴世家手中求得此琴。王世襄本人并非古琴專家,他的夫人袁荃猷卻是古琴一代宗師管平湖的入室弟子。家中藏有的幾把傳世名琴,都是夫人袁荃猷追隨管平湖學琴、撫琴的日常用器。夫人久病辭世,王世襄悲痛恒久,不忍睹物思人,便將家中所存古琴連同與夫人共度幾十歲艱難時光的各種珍藏,交付古玩市場拍賣。那把“大圣遺音”琴,在嘉德“儷松居長物”拍賣會上竟然拍出了891萬元人民幣的天價,創出中國古琴的拍賣紀錄。然而,就在這樣一琴值萬金的賣場喧囂之中,王世襄卻輕輕一揮手,將家藏的另一張同是傳世稀珍的宋琴(一說明琴),無償送給了一位年輕琴人——曾跟隨袁荃猷學琴的學生某君。據說,當日看王老事忙,某君上門搭手相助。他說:“你懂琴,這張琴,你拿去。”

王世襄對前來采訪的記者說:“中國人的生活,中國人的工藝美術——生活習俗,以及游藝情趣等,也能體現中國人的偉大?,F在這個北京城,越來越不像過去的老北京了,就是那些故舊的東西、傳統的東西,都已經被西洋東西全取代了。我覺得,這很不合理,而且很危險,實在不應該!中國的傳統文化需要保護搶救的實在太多了,希望人人都不要數典忘祖才好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劉之耘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