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利:關注中國農村留守兒童營養
全國婦聯“農村留守兒童狀況研究”課題組2008年4月發布的《全國農村留守兒童狀況研究報告》指出:利用2005年全國1%人口抽樣調查的數據推斷,全國農村留守兒童達5861萬人。
責任編輯:陶斯達
“春苗營養計劃”備受矚目
值得憂慮的兒童留守兒童健康問題
全國婦聯“農村留守兒童狀況研究”課題組2008年4月發布的《全國農村留守兒童狀況研究報告》指出:利用2005年全國1%人口抽樣調查的數據推斷,全國農村留守兒童達5861萬人。其中14周歲以下的農村留守兒童約4000多萬人。在全部農村兒童中,留守兒童的比例達28.29%,平均每四個農村兒童中就有一個多留守兒童。2011年,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關于中國農村貧困地區學生營養狀況調研報告指出,中西部貧困地區兒童營養攝入嚴重不足。中西部貧困地區兒童中12%發育遲緩,中西部貧困地區男女寄宿生身高分別比全國農村學生平均水平低11厘米和9厘米。
農村“留守兒童”的營養與健康存在許多問題,包括缺乏生活照顧、得不到應有生活保障,營養水平低、膳食結構不合理、廚房設備老化、設備嚴重缺少,生長發育相對滯后、貧血患病率高等。根據權威調查,中國農村目前“留守兒童”中的79.7%由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撫養,13%的孩子被托付給親戚、朋友,7.3%為不確定或無人監護。因此,留守兒童的飲食及學校廚房設備老化、配備不全等問題令人堪憂。
改善留守兒童學校廚房設備,解決他們的飲食問題顯的尤為重要。尤其是面對農村“留守兒童”的健康安全狀況,他們的飲食安全和健康成長應該引起全社會的共同關注。
安利“春苗營養計劃”項目獲得2012年南方周末主辦的第四屆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年會年度最佳責任案例。
為了真正了解小學孩子們的營養狀況和營養需求,由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和安利公益基金會作為聯合發起人,聯合發起了“春苗營養計劃”公益活動。通過"春苗營養計劃"的實施,安利公益基金會希望探索出一種政府、社會公益組織、學校等多方力量協力解決貧困地區寄宿制學校學生營養健康問題的有效模式,并通過其復制及示范效應帶動社會更多力量推動這一問題的根本解決。
高效整合的“春苗模式”
留守兒童問題是一件需要各部門齊抓共管的系統工程,只有在黨和政府為主導、各種社會力量緊密配合、家庭和父母關愛的三方面共同努力下,才能系統地解決好。安利致力于創造一個宏觀和圍觀各層面共同協同的公益模式。
“春苗營養計劃”自2011年6月啟動以來,迅速在中西部6省市選擇留守兒童集中的寄宿制學校,由當地政府落實廚房用房、廚房管理員,由安利公益基金會捐贈廚房設備,建成300所營養廚房,培訓300多名一線廚房管理員,派出600多位安利志愿者督導項目實施及食品營養安全,并以飯卡形式有效利用各級財政為農村學生發放的膳食補貼,讓15萬名以留守兒童為主的農村寄宿生告別單調乏味、營養貧乏的簡易飯食,吃上葷素搭配、物美價廉的營養餐。這種政府、民間組織、志愿者高效整合的工作機制,已被業內總結為“春苗模式”。
2012年3月,由中國關工委和安利公益基金會共同主辦的“中國農村留守兒童營養問題高峰論壇”暨“春苗營養計劃” 工作總結會在京召開。中國關工委、衛生部、國務院婦兒工委、教育部以及重點省市相關負責人,致力于改善留守兒童膳食營養狀況的主要民間力量及專家匯聚一堂,共同分析探討農村留守兒童營養健康問題,解讀國家政策措施,倡導政府、民間齊心合力、群策群力,為推動解決中西部貧困地區農村留守兒童營養伙食問題研擬綜合解決方案。會上,由中國關工委和安利公益基金會聯合實施的“春苗營養計劃”,宣布繼2011年在廣西、重慶、陜西、河北、湖北、安徽6省市建成300所“春苗營養廚房”之后,繼續出資2000萬元,今年內集中在湖北、寧夏、河南三省再建成400所春苗營養廚房。
全面透明化的志愿者監督方案
隨著社會對公益組織的關注程度越來越高,慈善公益基金項目,慈善公益項目必須公開透明的運作,作為國內第一家民政部主管的有跨國企業背景的非公募基金會,安利公益基金會始終將社會公信力作為基金會發展的基石。為保證春苗營養計劃的健康開展,“春苗營養廚房”項目設立之初就研究確定了兩個最基本的原則。第一是項目采購全部采用委托招標形式;第二由安利公益基金會與供貨廠家直接洽談簽訂合同,并撥付有關款項。雙方共同監督資金的使用情況,保證流程的規范和透明。
針對春苗營養廚房項目,安利公益基金會會同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建立了多方參與的監督機制,由全國關工委、地方關工委、安利分公司、基金會志愿者組成了一個全方位的、各有側重的監督機制,以確保項目實效。
項目在春苗營養廚房所在地,遴選基金會志愿者,擔任項目監督員,組成監督隊,定期抽查春苗營養廚房項目,并及時反饋相關信息,同時,選擇有專長的監督員作為營養知識宣傳講師,促進受助地學生及教師營養認知的提升,便于安利公益基金會對各項目點實際成效的實時把控與適時調整,以其投入的資金能夠帶動受助群體的切實改善。
根據各地春苗營養廚房的數量,確定監督隊的規模,按照自愿參與的原則,號召基金會志愿者報名參與,根據報名材料及志愿者個人情況、年齡、知識構成、身體狀況、志愿服務經歷等情況進行遴選;安利地方分公司根據安利公益基金會提供的培訓課件對志愿者進行培訓,培訓內容包括所監督項目的內容,監督關鍵點,調研及隨訪數據采集方法,溝通方法,監督報告的撰寫等內容,確保志愿者能夠高標準完成監督任務。
同時,對監督員進行分組管理和定期抽查,原則上每年每校抽查頻率為2次,具體時間可由小組內部成員協調安排,由組長確定,并將該組時間安排交付安利公益基金會指定對接人,由安利公益基金會備案,回訪完成之后按照要求提交監督報告,由組長交付安利公益基金會各地對接人,并由各地對接人匯總后轉安利公益基金會。
這一監督機制監督的內容細致到營養廚房設備運轉情況(是否存在設備故障、是否存在設備閑置、各類設備的使用頻率)、營養廚房管理狀況(是否按照規程操作設備、操作是否符合衛生要求)、營養餐供應情況(菜譜制定是否合理、菜價制定是否合理、能否保證學生用餐要求)、廚房衛生狀況(廚房衛生是否符合要求,有無衛生死角、有無蒼蠅等滋生)、各方滿意度及意見(學校校長、廚房管理員、廚師、學生,如有條件可和家長交流)。同時規定,定期對學校進行營養知識宣傳工作(包括講座、張貼宣傳材料、專題家長會等方式)。
千個春苗廚房的示范帶動
2012年9月4日,新學年伊始,安利公益基金會第700個春苗營養廚房在河南省三門峽市陜縣第三實驗小學落成使用,剛剛開學的同學們從此吃上了可口、衛生的營養正餐。中國關工委主任顧秀蓮、常務副主任武韜,安利公益基金會主席鄭李錦芬、副主席陳朝龍,河南省人大副主任儲亞平,三門峽市政府相關領導出席了落成儀式。
陜縣第三實驗學校是陜縣東部唯一的九年制寄宿制學校,是周邊山村學童及外來礦工子女就讀的主要學校。該校新改造建成的春苗營養廚房面積達45平方米,配置了衛生安全的全套廚房設備,可滿足500人就餐。
在第700個春苗營養廚房落成儀式上,中國關工委還與安利公益基金會簽署了2014—2016新的三年戰略合作規劃協議。安利公益基金會鄭李錦芬女士表示:“在2011年,我們捐建了300個春苗廚房;2012年又捐建了400個;2013的目標是1000個;在接下來的3年,我們將繼續與中國關工委深入合作,在不低于頭3年投入的基礎上,在尚未實施‘春苗營養計劃’的22個省區加大加快捐建春苗營養廚房。”
2012年,安利公益基金會在河南省總投入約800萬元,捐建180所春苗營養廚房,項目在河南省的3個市(南陽、信陽、三門峽)9個縣開展,包括鄧州市(22所)、西峽縣(19所)、社旗縣(19所)、固始縣(30所)、新縣(16所)、商城縣(14所)、澠池縣(20所)、陜縣(20所)、盧氏縣(20所)。
溫總理曾說:“兒童是我們一切事業的希望所在,關愛兒童就是面向未來,全社會都要樹立一切為了兒童的理念和道德,兒童應該是社會一切福祉的最先享受者,一切災難的最后蒙難者,有了兒童美麗的笑容,社會文明之花才能絢麗綻放”。作為國內第一個由民政部直管的外企背景基金會,安利公益基金會自2011年5月31日正式成立開始,即確定以幫扶農民工子女為主攻方向,并針對留守兒童和隨父母進城的流動兒童群體,實施“春苗營養計劃”、“彩虹支教計劃”、“陽光成長計劃”三大項目,從身、心、智各方面扶助農民工子女健康成長。
有了兒童美麗的笑容,社會文明之花才能絢麗綻放。——溫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