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對話國學大師饒宗頤
“萬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這是饒老尤為喜歡的句子。他說,不磨就是不朽。古人所追求的不朽,就是立德,立功,立名。中流猶言在水中央、大潮之中,自在則是指獨立的精神。先立德、立品,再做學問、做藝術。
責任編輯:楊繼斌 實習生 賀風玲
編者按
饒宗頤這樣研究了一輩子國學的人,真的已經是古董了嗎?
五四以降,在如何與沉重的歷史與傳統相處上,中國始終沒有理出清晰的頭緒。在傳統文化面前,國人總體上表現出游移和彷徨。有人棄之如敝屣,有人想從傳統中挖掘現代政治的血脈,有人甚至期待傳統文化能醫治西方現代文明之疾。
對于中國這個擁有漫長歷史的國家來說,如何與傳統相處,也關系到如何走向未來。而這一切,都取決于對傳統的真實挖掘與還原。饒宗頤的皓首窮經,即是為此。
針對當下的學術研究的風氣,饒宗頤說,一定要做到“求是,求真,求正”。尤其是“正”,“正”就是要秉持正直、堅持正義、弘揚正氣。
饒宗頤
饒宗頤
(1917年——)著名國學大師,其學問幾乎涵蓋國學的各個方面,且都取得顯著成就,并且精通梵文。和季羨林先生共稱為“南饒北季”。
1935年,任教職于韓山師范學校,旋被聘為中山大學廣東通志館纂修。
1952年至1968年,任香港大學中文系講師,主講詩經、楚辭和六朝詩賦、古代文論及老莊哲學。
&nb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之耘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