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一句話我沒說:你根本不懂相聲”馬志明的悲喜劇
馬志明,人稱少馬爺,馬氏相聲的第三代傳人。爺爺馬德祿是相聲“八德”之一,父親是馬三立。天津相聲界有句話:“無人不宗馬”。馬志明相聲說了一輩子,總結出重要的一點:公家舞臺不是個人爭強好勝的地方。
責任編輯:李宏宇 袁蕾 朱曉佳 實習生 陳浩民 周鑫
編者按:
相聲界的一老一小。
一老,是馬志明。侯寶林的師弟,當今相聲圈輩分最高的人,馬氏相聲的第三代傳人。幾起幾落,多災多難。
一小,是王自健。白領出身,北京民間相聲團體“相聲第二班”班主,侯耀華的徒弟,《今晚,80后脫口秀》的主持。風頭正勁的脫口秀明星。
馬氏相聲講究精致和“現掛”,傳統段子打底,揭露人性共同的劣根性;到了王自健這里的說法是“加當下”,教育不公、汽油漲價……
相聲傳承的就是把生活中的苦悶變成樂趣。
馬志明相聲說了一輩子,總結出重要的一點:公家舞臺不是個人爭強好勝的地方。
馬志明(前)和搭檔黃族民在“老驥新駒”馬氏相聲專場上表演。馬氏相聲上一次開專場,還是1986年的事。馬志明喜歡孫悟空,“本事再大,只是個散仙,仙班里沒有他這一號。”
馬志明很少這樣“入活”。他在午夜11點上場,以自嘲的方式跟臺下兩千多觀眾拉家常:“馬氏相聲源遠流長,但人丁不旺。像上歲數的尿尿,而且前列腺肥大,滋不多遠,頂多一尺二。別看尿不遠,哩哩啦啦,時間還挺長……”
馬志明,人稱少馬爺,馬氏相聲的第三代傳人。爺爺馬德祿是相聲“八德”之一,父親是馬三立。
相聲行業講究師徒傳承、論資排輩,馬志明是如今相聲圈輩分最高的——作為相聲大師朱闊全的徒弟,侯寶林的帶拉師弟,他相當于馬季的師叔、郭德綱的師爺。
天津相聲界有句話:“無人不宗馬”。馬氏相聲基本上就是津味相聲的代名詞,影響了天津絕大部分相聲藝人,高英培、楊少華、魏文亮……包括從天津走到北京的郭德綱。
2012年8月24日,“老驥新駒”馬氏相聲專場在天津市大禮堂舉行,馬志明和兒子馬六甲同臺演出。這是馬氏相聲的第二次專場。上回在1986年,演員是馬三立、馬志明、馬志明的堂兄馬敬伯。
演出海報上,天津相聲界老中青三代演員拱衛著馬志明父子。兩千多人的劇場座無虛席,50位觀眾享受著馬志明自掏腰包買的贈票。大禮堂是天津文化地標,票太貴,馬志明擔心他真正的觀眾買不起。
相聲登堂入室至此,在父親馬三立的時代是不能想象的。那時京劇名角馬連良、梅蘭芳、譚富英、裘盛戎到天津,上中國大戲院。吳素秋、姜鐵麟略遜一籌,上華北戲院。而相聲,再大的角兒也進不了中國大戲院。“我爸爸一說當年他上‘小梨園’,自己就挑大拇哥。擱現在,小梨園就是一個茶樓。”
“老驥新駒”,67歲的馬志明和62歲的搭檔黃族民攢底,說新段子《黃袍加身》。“我以前說的都是市面上的東西:核桃酥掉地下,大車一壓嵌進地里,用江米條撬出來。”馬志明說?!饵S袍加身》是小市民狂想曲:一個一天到晚罵皇帝混賬的人,當上皇帝比皇帝還混賬:七十二嬪妃囊括五大洲四大洋;鹿心切成核桃塊填鴨子,燕窩魚翅剁碎了喂雞,海馬熊掌喂狗,皇帝吃鴨子吃雞吃狗……為老百姓辦事一再被提及,最后落實為重修圓明園。
臺上的包袱甩得脆響,臺下不時報以拖長的“噫”叫好??裣胱罡唿c,馬志明把所有的天馬行空拽回地面:原來這只是一個相聲演員癡人說夢,好吃好喝之外,他最大的野心無非是“霸住這個臺口”。
“這跟老年間那笑話一樣:一個村姑說,我要當了娘娘,天天在被窩兒嘬柿子。”馬志明說。“揭露人類共同劣根的段子,能傳代。傳統段子大部分這樣。它不說世界革命,沒那么大能耐。它不懂!就算懂,那東西也不可能傳幾百年。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政治。但只要有人、有動物,搶食的事兒總有——這雞吃著食呢,那個過來把它鹐走了。你心疼被鹐的雞,把那個給轟走。它照鹐別的雞,反過來,這挨鹐的也去鹐別的。”
馬志明和父親馬三立(左)。馬志明說:“演員沒有不喜歡上臺的,我肯定也不例外。但現在跟年輕時的勁兒不一樣了……我總覺得馬氏相聲在我這兒應該到站了。”
父親為什么能讓人笑
“我這人不好金貨;你讓我旅游我走不動;吃我也吃不多少……”2012年9月,穿著老頭衫和便褲的馬志明坐在自家的沙發上,向南方周末記者“夫子自道”。
“女色呢?”馬志明的忘年交、天津電視臺導演馬千在一邊打趣。
馬志明接話,極認真,可又像是調侃:“我四十歲的時候,醫院大夫跟我說:你牙不好,上臺顯臟——我們老家的水土鬧的。我讓大夫給我擦擦。大夫說:你這牙是套花的,跟螺絲轉燒餅一樣,一直到里頭都是一圈圈的黃,擦不管用。干脆我給你鋸了,安倆假牙,那你可就漂亮了——我們家講究這個:我爸爸上臺,黑鞋絕不配黑襪子,顯臟,一定得配淺灰的。聽大夫這么一說,我就讓他把牙給我鋸了。鋸完了他說:鋸掉門牙,可能影響荷爾蒙的分泌……”
馬志明是在養雞的時候,悟出幽默的道理。
1965年,同在天津曲藝團工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