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上課記】厚重的本子
在成人們以為所謂的90后不過一頁白紙,甚至直接叫他們“腦殘”的時候,他們無力反駁卻又早已經歷盡滄桑,其中的驚悚苦楚只有他們自己才能領會,現實已經被他們驗證過了很多次,很多殘酷,很少幸福。同類故事還在發生,外人懵然不知。
責任編輯:朱又可 設計 周一萍 管華
中國90后成長史
這里隱去她的姓名,我的信也隱去涉及個人的段落,我有責任保護她的全部文字。
期中作業,她遲遲沒交,見了我她總說再等等,我暗想是在給偷懶找理由吧。認識她是一次同學間的讀書活動,并沒說幾句話。那天我帶去兩本書給同學傳遞,知道她是大一新生,喜歡讀書,她直接拿走了我帶去的一本《夾邊溝紀事》。
拖后大約二十多天,她抱個16開的硬皮本子來上課,說終于趕出來了。接過本子隨手裝進書包,回到家才拿出來看。一看驚了一跳,下面是寫給她的郵件:
×好:
你的“作業”昨晚看完,把我想到的,按順序寫給你。
1.這作業我得還給你,它太重要了,你要自己存放好,不要輕易給人看,一個人的內心是不能輕易交給別人的。曾經你給我寫過幾張紙,被我夾在去年的日記本里,帶到深圳去了,我得找到并給你。
2.這不是作業,這是一本“成長小說”的大綱,主要角色都出現了,都是骨頭,再寫就是填充血肉。
3.每個孩子的成長都有很多故事,我以前總會輕描淡寫地看你們,似乎能“一眼看穿”,以為就一個孩子嘛,就是念書,然后就是長大,我太過忽視一個人的內心感受了,20歲足已歷盡滄桑(請別以為我只是感慨你的個人的特殊經歷,和好些同學的聊天和看他們的作業讓我感慨和重新認識這代人)。就像我一朋友鄧康延說的話:教育就是讓人更敏感(我剛跟他確認了這句話是他受了什么啟發寫出來的,沒查原文,只是大意),可是小生命們已經足夠地敏感了。
4.……
5.以我的觀念,一點沒覺得你有什么不好,木呆呆的青春有什么意思?別把自己搞得很蒼老,別在意什么曾經的苦痛,誰不苦痛?明天就是全新的太陽……
我說的話有點重,請你理解我的著急,不能這么絮絮叨叨地沉浸于過去中,至于這本“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