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航天飛機
9月21日,美國西部時間12點51分,肩膀上扛著“奮進號”航天飛機的波音747客機,降落在洛杉磯國際機場跑道。最后一架航天飛機,走完最后一段空中航程。
1992年5月,奮進號第一次發射執行STS-49任務,三名航天員捕捉并重新部署INTELSAT(國際遙距通訊衛星組織)六號衛星
9月21日,美國西部時間12點51分,肩膀上扛著“奮進號”航天飛機的波音747客機,降落在洛杉磯國際機場跑道。最后一架航天飛機,走完最后一段空中航程
在航天飛機服役的30年里,它是美國宇航員完成升空任務的唯一選擇。隨著這個家族的退役,總有別的計劃跟著過來。只需一個前提:美國繼續它的太空探索
9月21日,美國西部時間12點51分,肩膀上扛著“奮進號”航天飛機的波音747客機,降落在洛杉磯國際機場跑道。
最后一架航天飛機,走完最后一段空中航程。
10月中旬,它將通過公路送抵加州科學中心,從穿梭地空的航天器,變成供人參觀的展品。在它前面,“企業號”和“發現號”分別落戶紐約和華盛頓,一樣成為博物館珍藏的對象。
2011年5月23日,與國際空間站對接的奮進號航天飛機
航天科普的空中秀場
從佛羅里達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前往洛杉磯,自東向西,橫跨整個美國。按計劃,“奮進號”該在9月17日啟程,后來受大霧影響,終于推遲到9月19日升空。
為了向“奮進號”最后致敬,組織者特意把1天可以走完的空中旅程,仔細地拆分成3天。在沿途經過的重要城市,例如舊金山,“奮進號”還要降低飛行高度,反復盤旋,讓下面的美國人大飽眼福。歷時3天的退休之旅,成了美國展示航天成就的空中科普秀。
“奮進號”是美國生產的最后一架航天飛機,耗資17億美元,升空25次,任務總行程將近1.98億公里。從出生到退役,“奮進號”的一生,充滿了戲劇性。
誕生,就是個意外。在NASA的太空計劃中,本來沒有“奮進號”的位置。1986年,“挑戰者號”在升空時意外爆炸。第二年,美國人決定生產一架新的航天飛機,填補“挑戰者號”留下的空缺。這就是后來的“奮進號”。
組裝過程有點另類。生產“奮進號”的時候,“發現號”和“亞特蘭蒂斯號”仍然沒有完工。NASA出于精打細算的考慮,決定利用前兩架的備用結構零件,“拼裝”而不是“重新生產”一架航天飛機。后來,“奮進號”成了新儀器的試驗平臺,很多新裝備先在它身上試用,然后裝上其他航天飛機。
奮進號航天飛機完成最后一次航天任務后安全返回,6名航天員在奮進號前合影
它的命名,還是一次成功的航天科普行動。為了喚起大家、特別是青年一代征服太空的勇氣,美國政府在中小學中發起競賽,為新航天飛機尋找合適的名字。參賽者需要提交一篇作文,編一個動聽的故事,說明自己選中某個名字的原因。
在評選過程中,組織者發現備選名單中“奮進號”最受歡迎,在州一級的獲勝者中,大約三分之一選中它。人們普遍期待這個充滿光明的名字,迅速驅走“挑戰者號”失事后留下的陰霾。
不過,“奮進號”最終的拼寫,卻是英式英語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謝小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