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南非的難題
黑人作主的今天,流血沖突再次發生,背后隱藏的是社會、經濟和政治方面的暗涌。
黑人作主的今天,流血沖突再次發生,背后隱藏的是社會、經濟和政治方面的暗涌
8月16日,南非北部馬里卡納鉑礦發生流血沖突,警察向參加罷工的工人開槍,導致34人死亡、78人受傷、259人被捕。罷工持續6周后,工人和資方達成協議,于9月20日早晨復工。馬里卡納鉑礦罷工事件告一段落,但其引發的鄰近礦區不穩定局勢卻未隨之平息。南非總統雅各布·祖馬日前宣布,他已經派遣約一千名軍人協助警方控制鉑礦區的不穩定局勢。
南非的鉑礦產量占世界的75%,目前四大鉑礦開采商中已有三家發生暴動,導致鉑金屬供應中斷,國際鉑金價格上漲到了5月份以來的最高點。去年底至今年初,三大國際評級機構均曾下調南非AAA信用評級展望至“負面”,此次的暴力沖突可能會進一步惡化這種趨勢。
此次事件是南非自1994年廢除種族隔離制度以來最嚴重的流血沖突,它使人想起了種族隔離時代白人對黑人的血腥鎮壓:1960年3 月21日的沙皮維爾慘案,69人死亡;1976年6月16日的索韋托暴動,700人死亡。在種族隔離制度已經結束了18年、黑人當家作主的今天,類似事件的再次發生,背后隱藏的是南非社會、經濟和政治方面的暗涌。
南非5000萬人口中的80%是黑人,廢除種族隔離制度之后,黑人主導的政府做出了很多有利于黑人的制度安排。在勞工政策方面,工人在法律允許的情況下有權罷工,雇主還不能以罷工為理由解雇工人。如果員工感覺雇主態度不好,感覺不被尊重,可以將后者告到勞工部;而員工違反公司規定之后,也不能立即做出辭退的處罰,必須相同的問題出現3次,并且企業警告3次無效,最后還要經過法庭裁斷,才可以實施,這常常要拖延幾個月的時間。在這種情況下,發生勞資糾紛時雇主往往抱著息事寧人的態度,接受工人提出的大部分條件。
這就造成了南非聞名遐邇的“罷工文化”,不僅礦工,包括公務員在內的各個階層都習慣以罷工來達到提高待遇的目的。這一次資方在事故之前始終不肯接受談判,首先因為此次罷工是非法罷工,因為之前礦工工會和資方簽訂的勞資協議里,包括了在協議期間不準罷工的條款,這份協議到2014年6月才到期;其次,工人要求將工資從4000蘭特提高到12500蘭特,這樣的條件資方根本就沒法接受。因為采礦業工資自2008年9月至今已上漲近30%,再加上金融危機以來需求放緩,世界第三大鉑金生產商隆明公司的股票價格從2008年至今縮水83%,而世界最大鉑金生產商盎格魯鉑族金屬公司的股票縮水67%,世界第四大鉑金生產商阿奎里厄斯鉑業公司的股票下滑超過九成,企業已經再難接受這樣大幅度的加薪要求。
但從工人的角度看,加薪又有其合理性。目前,南非有1500萬人靠領取救濟金才能免于挨餓。在失業率高達25%的情況下,普通工人的一份工資往往要養活一家人。
在政治上,一些反對種族隔離的斗士迅速蛻變,利用權力致富,南非出現了一大批黑人富豪,權錢交易比比皆是,與日子越來越艱難的底層民眾形成鮮明對比。
貧富差距的擴大,使得犯罪難以得到有效遏制,以致富人家的圍墻上都裝有高壓電網或鐵絲網,街頭許多商店、銀行不到下午5時就關門謝客,前來旅游的客人天黑后不敢上街,嚴重影響了南非的國際形象。2008年,南非前總統曼德拉慶祝其生日之際,對南非貧富差距日益擴大表示不滿,他說:“你要是貧窮,你很可能不會長命。”不僅如此,南非艾滋病27%的感染率,居全球之冠;強奸案和謀殺案的發案率也都遠遠高于美國。
“新南非”這個詞,原本是指1994年廢除種族隔離制度后新成立的南非共和國,是一個充滿了希望和憧憬的字眼。但現在,這個詞已經有了苦澀和嘲諷的意味。成功的政治轉型之后,“新南非”經濟和社會的轉型,依然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