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諾貝爾獎】莫言說

歷史和現實的結合。這兩部分缺一不可,如果沒有虛幻,僅僅寫實,這部小說沒有生命。反之,全是虛幻的,和現實中國沒有聯系,也沒有意義。作家的責任、本事就是寫出立足現實又超越現實的東西。既是現實生活但同時又高于現實生活,有變形有夸張有想象有虛構。

責任編輯:袁蕾 朱曉佳 曹筠武

編者按

2012年10月11日斯德哥爾摩時間下午一點,瑞典學院宣布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的得主是中國作家莫言。

瑞典65歲的歷史研究者喬尼·尼爾森驕傲的是,他第一次開賭文學獎,就從這個叫“MO YAN”的中國作家身上贏回了1800瑞典克朗。

斯德哥爾摩43歲的里卡多·瑟德貝里押的是村上春樹,輸了100瑞典克朗,第二天他立刻去買了莫言的《西門鬧和他的七世生活》。

在瑞典起印1000本的《紅土地》、《大蒜民謠》賣了10年都沒賣完,開獎之后,全部售光。

當晚,中國山東高密夏莊鎮河崖平安莊,莫言92歲的父親在紅磚砌成的小院門口,點燃了當地政府送來的鞭炮和焰火。

莫言認同諾貝爾獎對自己作品“虛幻現實主義”的評價。“僅僅寫實,小說沒有生命;全是虛幻和中國現實沒有聯系,也沒有意義。” (日越/圖)

高密,山東半島中部的一個縣級市。

2012年10月11日,這里成為中國最為灼熱的新聞中心。

連續兩天兩次的媒體見面會后,面對蜂擁而至的媒體和形形色色的各路人馬,莫言宣布“不再接待任何人”。

見面會的下午,莫言接受了央視的采訪,被主持人董倩問道“你幸福嗎”。“我不知道。我現在壓力很大,憂慮重重,能幸福么?”莫言說,“我要說不幸福,那也太裝了吧,剛得諾貝爾獎能說不幸福嗎?”

2012年10月13日上午8點,南方周末記者在莫言的書房見到了他,黃白細格襯衫,咖啡色運動服,神色平靜卻難掩倦怠,當時,一群外媒記者已經擁擠在客廳中等候采訪。

莫言要求穿著一雙拖鞋接受采訪,面對南方周末記者的鏡頭,他還是配合著脫掉了運動外套。

“這幾天我實在是有點疲倦。”10月16日中午,南方周末記者接到了莫言的郵件,他說:“從昨天開始,感冒發燒,渾身酸痛。”

為什么驚喜,為什么惶恐

南方周末你獲獎后的第一反應,媒體報道有幾種不同版本:狂喜和惶恐;驚訝和覺得遙遠;還有“沒什么可興奮的”。上述表達哪種更準確?或者都準確?再或者是一種復合式的反應?

莫言:10月11日18點40左右,我接到評獎委員會的電話,通知我獲獎并詢問彼時的心情,我說的是驚喜和惶恐。為什么驚喜?全世界有那么多優秀的作家——包括中國——都沒有獲得,排著漫長的隊伍,我相對而言還是比較年輕的。他們有的八十多歲才獲獎。為什么說惶恐,我想,這么巨大的榮譽降落在我身上,面對世界上這么多優秀的作家,他們都有獲獎的理由,但他們沒有獲得,我得到了,因而惶恐。“驚喜”經過兩道翻譯就變成了“狂喜”。白巖松電話連線采訪時也問了這個問題,因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劉之耘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