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諾貝爾獎】“諾貝爾文學獎是一個好的閱讀建議”——專訪龍應臺
2012年5月作家龍應臺就任臺灣創設的“文化部”首任部長,十年前的2003年,她卸任了臺北市創設的文化局首任局長。做局長的龍應臺先后邀請了高行健和莫言出任臺北市的“駐市作家”,其時他們都尚未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對于莫言獲獎,龍應臺表示“特別歡喜”。
責任編輯:袁蕾 朱曉佳 實習生 吳燁 張潔瑤 賀風玲
龍應臺認為莫言對農民、對饑餓、對“殘酷”都有著深刻理解。圖為2002年11月龍應臺邀請莫言出任臺北“駐市作家”。
2012年5月作家龍應臺就任臺灣創設的“文化部”首任部長,十年前的2003年,她卸任了臺北市創設的文化局首任局長。做局長的龍應臺先后邀請了高行健和莫言出任臺北市的“駐市作家”,其時他們都尚未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對于莫言獲獎,龍應臺表示“特別歡喜”。
南方周末:當時你起意為一個城市邀請駐市作家,有什么期望嗎?
龍應臺:邀請高行健來駐市是在1999年,他得獎之前,莫言第一次來臺灣是我在2001年邀請的,當時一同來的還有李銳、王安憶。2002年再邀莫言單獨前來駐市,他整整停留了一個月。13年前,我們陸陸續續地邀請大陸作家到臺灣來,有好幾層的意義。第一層是,讓兩岸的人民認識到對方的心靈,文學可能比表演藝術、視覺藝術還要來得更深,所以持續地邀請大陸作家過來,同時也送臺灣作家到大陸去,是一個雙向的交流。第二層思索是,1999年,大陸作家還不像現在這么容易出來,我有意地創造一點外面的空間給大陸的作家,期望外面的生活或可給他們帶來不同的體驗、更多的靈感、更開闊的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之耘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