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榮譽是一項“系統工程”專家建議建立一套統一的功勛榮譽表彰體系,有利于政治穩定和政治傳承。
由于國家層面沒有統一的榮譽制度,各行各業都建立了自己的榮譽體系,如先進工作者獎章、新長征突擊手獎章等。中國科技類獎項中國家層級的獎項就有三十多種。由于缺乏相應的法律法規支撐,國家榮譽授予以臨時性的獎勵為主,制度化的獎勵較少。
責任編輯:李梁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全國勞模、天津市河西區環衛局退休環衛工孫麗華(左)在天安門城樓和朋友擁抱。勞模是最為國人所知的國家榮譽,其歷史可上溯至上世紀30 年代中央蘇區的“勞動英雄”。
由于缺乏相應的法律法規,國家榮譽授予以臨時性的獎勵為主,制度化的獎勵較少。
目前中國大多數獎勵,都是以成果或事跡為對象,較少對個人終身成就的褒獎。
2012年10月16日,因救助學生雙腿被碾壓的“最美女教師”張麗莉,在獲得“全國優秀教師”、“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等一系列國家榮譽之后,當選為黑龍江省殘聯第五屆主席團副主席。讓“最美女教師”的人生改變的,正是一連串的國家榮譽。
10月1日,從太空平安返航的航天員景海鵬、劉旺、劉洋,也不出所料地獲得了中共中央、國務院以及中央軍委的聯合表彰。三人得到的榮譽并不完全相同。劉旺、劉洋二人獲得“英雄航天員”榮譽稱號,景海鵬由于在2008年隨“神七”上天后已獲相同稱號,此次不再被重復授予。三位航天員還各自獲得一枚航天功勛獎章,獎章等級首次加以區分,“神舟九號”指揮長景海鵬獲得二級獎章,劉旺和劉洋獲得的獎章為三級。
從2003年楊利偉成為首位“太空飛人”后,航天員獲得國家級榮譽已毫無懸念。在世界各國,表彰和嘉獎為國家和社會做出突出貢獻的杰出人士,也是通行的做法。在中國,各行各業都有相應的榮譽制度,但長期缺乏統一的、國家級的、具有廣泛社會影響的國家功勛榮譽制度。
“為航天員授予的國家榮譽,只是針對特定事情授予的特定獎勵。”中國社科院信息情報研究院院長張樹華對南方周末記者說,“應該將各個行業的獎項統一起來,集中授予比如‘主席勛章’、‘共和國勛章’等國家榮譽。”
中國目前到底有哪些國家榮譽,對獲獎者到底有何意義?這些榮譽如何評選,中國國家榮譽制度又存在哪些問題?
中國科技類獎項有三十多種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