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治理系列訪談】為民辦事,不是對老百姓的施舍 對話湖北鶴峰縣委書記楊安文
楊安文,湖北恩施州鶴峰縣委書記,曾在湖北省教育廳財務處和財政部綜改辦掛職。他在鶴峰強力推行“治官”,引起諸多關注。在他看來,“異地任職,利95%以上,弊不足5%”,“現在處理干部的措施很多,又是記過,又是通報,還是摘他的帽子最管用”。
責任編輯:李梁 助理編輯 溫翠玲
“我們做一點事,老百姓就非常感激,其實我們應該給他謝罪,給他做遲了,還沒有做好。”楊安文說。
現在處理干部的措施很多,又是記過,又是通報,還是摘他的帽子最管用。
一個地方的團結,主要是縣委書記和縣長的團結。
信訪就像大堆石頭,解決一個就是搬掉一塊石頭,慢慢路就暢通了。
異地任職,利95%以上,弊不足5%。
楊安文,湖北恩施州鶴峰縣委書記,曾在湖北省教育廳財務處和財政部綜改辦掛職。他在鶴峰強力推行“治官”,引起諸多關注。
“老套套老辦法, 怎么能跨越式發展”
南方周末:你當選鶴峰縣委書記后,是不是也提拔了不少年輕干部?
楊安文:2011年換屆前,鶴峰已經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人事調整。我當書記后,人事空間并不大,但確實也提拔了一些年輕干部。我的想法是,要大膽提拔80后干部,為10年后、15年后鶴峰產生廳級干部做準備。
南方周末:作為一個處級干部,你這么說,不擔心別人說你有政治野心?
楊安文:我沒有什么野心啊,是希望為鶴峰將來留下點遺產。將來鶴峰出了大干部,鶴峰多少能受點益。在提拔干部的問題上,不能因循守舊,認為這個人年輕了,那個又是個女同志,怕人講閑話。如果都是老套套老辦法,怎么跨越式發展?
南方周末:提拔年輕干部,你怎么保證客觀公正?
楊安文:年輕干部培養在湖北是一個工程,不是提拔個別人,是要提拔一批年輕人。所以要先制定一個大框框:第一學歷必須是本科,1984年以后出生,工作滿2年。畫了這個大框框后,符合條件的肯定不是只有幾個,是一大批。然后再按組織程序考察,比如你單位考評要過半啊。如果你通不過組織程序,那也不行。組織考察后,縣委常委會還要開會討論。最后選出來的人,至少是中等以上,不會太差。
南方周末:組織考察中,縣委書記可以干預啊,你的上級也可能給你打招呼???
楊安文:縣委書記是可以干預,但是縣委書記如果為了某個人,去給下面一一打招呼給他投票,那有很大的風險了?,F在是網絡時代,弄到網上你就完了。所以,我不會去打這種招呼。當然,也確實有上級領導會打招呼。我的原則是,符合條件的,領導打招呼了優先用。打了招呼不符合條件的,堅決不能用。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