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軍事學者的戰略“糾結”

復雜的國際和周邊局勢,讓海軍指揮學院王家勝博士感到“很糾結”。中國的軍事學界需要一整套適應時代的戰略理論。如何在日益復雜的周邊環境中維護國家利益,已經成為學界普遍探究的議題。

責任編輯:姚憶江 實習生 習宜豪

(南方周末記者 王軼庶/圖)

如何在日益復雜的周邊環境中維護國家利益,已經成為學界普遍探究的議題。

創造出一套適應于全球化時代的基本戰爭理論,是戰略研究者面臨的全局性問題。

空海一體戰意在威懾?

2012年9月25日,海軍工程大學管理工程系教師吳志飛從手機中讀到了中國第一艘航母“遼寧艦”正式交付海軍服役的消息。

興奮之余,他想得更多的還是自己的研究——“如何應對美軍空海一體戰”,而航空母艦正是空海一體戰當中的核心要素。

美國的戰略優勢現在獨步天下。2011年,五角大樓成立了空海一體戰辦公室。輿論普遍認為,美國的空海一體戰戰略直接針對中國。奧巴馬的前情報總監布萊爾(Dennis Blair)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回應說,“一些國家如伊朗、中國利用潛艇和導彈技術避免美國打擊,這不是秘密”。

美軍的戰略動向,迅速引起了中國軍方的關注,從總部首長到吳志飛這樣的眾多青年軍官,都將研究空海一體戰作為重要課題。南京海軍指揮學院朱丹博士也沒有錯過這一熱點,十年前,她就開始跟蹤美國海軍戰略理論,朱丹認為,“空海一體戰的理論實際上與美國‘轉身亞洲’大背景息息相關”。

冷戰時期,歐洲是美蘇雙方重兵對峙的陣地。1970年代末,鑒于越戰之后美軍實力削弱,蘇軍在歐洲中央戰線優勢日益明顯的態勢,美國陸軍訓練與條令司令部司令多恩·斯塔瑞提出了“空地一體戰”概念。

這一概念以歐洲中部為主要戰場,超越區域作戰前沿,“看得更深,射得更遠”。它推動了美軍新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瓦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