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良鏞:尋找城市失落的靈魂
中國城市正在成為外國建筑師標新立異的試驗場,吳良鏞一直在對抗這樣的潮流。他認為中國城市建設的危機,實際上是傳統秩序的失落、時代精神的迷茫。
責任編輯:葉偉民 實習生 賀風玲
編者按
自梁思成以降,傳統建筑的現代化之路一直是中國建筑師的案頭命題。作為梁的學生和繼承者,吳良鏞畢生的夢想是讓人們詩情畫意地棲居在大地上。
當下中國已成為世界最大的建筑試驗場,傳統、文化、個性和美感正遭到前所未有的挑戰。吳良鏞耄耋之年再出發,致力于解決 “城市病”和“千城一面”的庸俗化傾向。他不斷重申半個多世紀前的常識:中國城市不應是西方僵化的復制品,而是富有傳統和靈魂的家園。
中國城市正在成為外國建筑師標新立異的試驗場,吳良鏞一直在對抗這樣的潮流。他認為中國城市建設的危機,實際上是傳統秩序的失落、時代精神的迷茫。
資料圖:吳良鏞。
吳良鏞
吳良鏞(1922-)建筑學家,兩院院士,中國人居環境科學開創者。
1944年,畢業于國立中央大學。
1946年,協助梁思成創辦清華大學建筑工程 學系。
1980年和1995年,分別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
1999年,法國政府授予法國文化藝術騎士勛章。
2000年,國家建設部授予首屆“梁思成建筑獎”。
2012年2月,獲2011年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理想“孤本”
時間到這里仿佛變慢了。秋天早晨的菊兒胡同剛睡醒,一進一進的院子走入,粗斜的老樹仍在,院子中央整齊地碼了幾十盆花草。四方形的天井讓人安心。
不知誰家孩子在練鋼琴,跳躍的《卡門》樂段從門縫里飄出來,不覺得吵,倒像是有人在極富旋律線的斜屋頂上擲玻璃珠。
有人趿拉著拖鞋走出屋,揉著眼睛背著手澆花。兩位老人坐在墻根下曬太陽,偶爾才搭一兩句話。他們身后墻上整片的爬山虎,葉子正逐漸褪成紅色,結出了成串的小紫色果。
站在胡同里,市聲渺遠,只覺幾千年幾百年的日子就這么悠悠地過了下來。風雨不動的世上人家。
梁思成在1949年9月致北京市市長聶榮臻的信中,談到建筑師的職責:建筑師是以取得最經濟的用材和最高的使用效率,以及居住者在內中工作時的身心健康為目的的。
他有意強調“建筑師”與“土木工程師”的不同,前者更富于藝術精神,須用一顆敏感的心去體貼萬物,并懂得一個好的建筑如何帶給人感官上的愉悅、靈魂深處的溫暖。
“菊兒胡同”,詩意棲居的代表作,正是梁的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之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