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評論】中國人應努力獲得更多世界級榮譽
什么時候才能使全球精英都愿意把孩子送到中國留學,而不是送到歐美?當中國獲諾貝爾獎人數及比例超過日本、中國的教育與學術系統有全球競爭力之時,我們就可以自信地回答這個問題了。
責任編輯:史哲 戴志勇 蔡軍劍
10月12日,莫言作品熱銷,上海書城播放著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宣傳條幅。作家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后,各地書店的莫言作品書籍銷售火爆。
祝賀莫言獲得了2012年度的諾貝爾文學獎,這是世界級的榮譽。他自認:“我一直是站在人的角度上,立足于寫人”,其作品充滿了對歷史與現實的關懷,“包含了各種各樣的社會問題”,由是,“超越了地區和族群的局限”,打動了人心,被抬進了世界文學的殿堂。
國人向來有濃重的諾貝爾情結,并不顯得可笑,也不值得自慚。因為,人類的任何一分子,對世界級、人類級的榮譽有憧憬和見賢思齊之心,再正常不過。呵護這樣的心情,就是呵護人類美好的情懷。
這樣的心情其實很現代。在全球化時代,大家追捧跨國公司的工作機會,似乎沒什么不妥。如果說跨國公司應運而生,所應之運是經濟全球化,那么諾貝爾獎、菲爾茲獎和沃爾夫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