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抽身,“巨鯨”擱淺在線音樂產業鏈待重建
即使貴為中國最大的正版音樂網站之一,沒有谷歌支撐的巨鯨也可能淪為一條小魚。被榨干的中國互聯網音樂產業被迫進行新一輪大變局。改變用戶習慣路途漫漫,但是找到適合自己的盈利模式已刻不容緩。
責任編輯:張華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兩年前,巨鯨音樂網開始走向衰落。
即使貴為中國最大的正版音樂網站之一,沒有谷歌支撐的巨鯨也可能淪為一條小魚。
被榨干的中國互聯網音樂產業被迫進行新一輪大變局。改變用戶習慣路途漫漫,但是找到適合自己的盈利模式已刻不容緩。
如果你想在谷歌(Google)上搜索音樂,頁面會提示“谷歌音樂搜索服務已經關閉,頁面提醒請您在2012年10月19日之前登錄并下載保存播放列表”。
這意味著,除了第一大股東身份之外,在業務層面,谷歌與中國最大正版音樂網站之一的巨鯨音樂網(簡稱巨鯨)在華的合作暫時畫上了休止符。
2012年9月21日,谷歌中國工程研究總經理楊文洛博士在“Google黑板報”上率先發布了這一消息。巨鯨音樂網創始人陳戈此后在微博上加以了證實,并稱此舉原因是“谷歌中國策略的變化”。
當天,新浪微博上自發進行了一場小型的“致敬”儀式。陳戈和圈內熟識或不熟識的朋友相互鼓勵著,“該死去的會死去。真正偉大的音樂產業變革時代正在來臨!”他有些慷慨激昂。
Google音樂搜索的進展曾一度令人振奮。據Google前技術總監胡寧向南方周末記者回憶,在2010年3月谷歌宣布退出中國之前,“整個市場份額都處于一個上升的勢頭,音樂搜索占谷歌搜索總量的百分之二十到三十。”從陳戈提供的數據來看,從2009年3月谷歌音樂搜索上線到2012年6月,巨鯨服務谷歌上億用戶60億次下載視聽,產生PV(點擊量)150億左右,廣告存量4億元左右。
兩年前,谷歌撤離中國就揭開了巨鯨網命運之變的序幕。事實上,中國的數字音樂渠道一直沒能擺脫生存困境。在壟斷嚴重、音樂產品粘性不高、用戶習慣免費、盜版橫行的情況下,一直沒能找到成功的商業模式,只有極個別的渠道運營商賺得到一點小錢。
資金鏈捉襟見肘
離開谷歌的巨鯨就像離開了海洋,流量開始迅速下降,陳戈也試圖和開心網、聚友網等二十多家社交網絡進行渠道合作增加一些流量,但用他的話來說已經是“治標不治本”了。
“巨鯨的中文名是我起的,英文名是章明基的太太起的,叫Orca,”陳戈說。Orca是一種大型齒鯨,稱得上是海上霸王。就這樣,帶著姚明和其經紀人、“姚之隊”負責人章明基共同投資的300萬美元啟動資金,2006年3月,巨鯨誕生。
創立之初,陳戈的想法是走iTunes路線:向唱片公司購買版權,用戶付費下載。但很快意識到音樂產品與互聯網渠道合作必須找到一個免費的商業模式。
與谷歌的一拍即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