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洪流——中國農民工30年遷徙史(15)

廈門大學南洋研究院院長莊國土2002—2003年間對1926名有出國經歷的長樂人作過調查,結果顯示,1978—1987年出國者僅有80人,僅占全部出國人數的4.4%。這批數量有限的先行者,為后來更多的長樂人尋找“花旗夢”做起了引路人。

第一部 反叛土地的農民(1980-1984)

第四組樣本 走天涯,闖世界

第七篇 福州長樂:偷渡美國討生活(1)

1955年正月初一,“豬仔”勞工張發球結束了在海外長達52年的打工生涯,突然出現在闊別多年的長樂猴嶼鄉張村。全村人錯愕不已,奔走相告:“發球回來了!”

貧農張發球,據說1903年就被迫出洋打工,以80英鎊的身價,簽下了自己看不懂的英文賣身契。

在后人的講述里,張發球后來又被轉賣到新西蘭種菜,每月所得僅1英鎊,住的是草棚,吃的是粗糧。過重的體力勞動令他皮開肉綻,十個指頭變得又粗又短。

張發球數十年杳無音信,巫婆告訴張妻:“發球乃于8月15日落水喪命。”家人設龕位祭奠,定8月15日為其忌辰。

1954年,經過新中國駐外人員出面交涉,張發球重獲自由身。海外52年做工所得僅剩200多英鎊,折合人民幣1.92萬元存入銀行。所以當地人叫他“萬九二”。

這是一段早年的傳奇。它的影響在于,此后的很長一段時間,當地人對于海外打工的認識一直停留在張發球辛苦為奴的印象上。

但是張發球返鄉20多年后,長樂農民受生存環境所迫,最終還是不得不走上這條海外打工路。

來到紐約的鄭家璧隔著重洋,用小學的文化水平給留守老家的妻兒寫信,告訴他們紐約多么繁華,洗碗的工資高得離奇,“美國干一月等于家鄉干三年”。他慶幸自己39歲了,還作出了出國打工的重大決定。

2007年,非法滯留美國長達17年的鄭家璧“告老還鄉”,在紐約刷盤子“刷”出來的自家樓房大廳墻上,看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劉之耘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