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鳥道毀了,調查組來了,縣長哭了 小縣城大鳥事
每天多達一至三噸,途經湖南桂東等地的千年鳥道,成了候鳥的屠殺地。媒體聚焦,國家林業局調查組趕赴現場,小縣城“一夜成名”。一場嚴打,湖南、江西兩省聯防行動,焦點落到了一個小縣城頭上。
責任編輯:何海寧 助理編輯 袁端端 實習生 周瓊媛 陳佩
一名村民在演示用鳥銃打鳥。
每天多達一至三噸,途經湖南桂東等地的千年鳥道,成了候鳥的屠殺地。媒體聚焦,國家林業局調查組趕赴現場,小縣城“一夜成名”。一場嚴打,湖南、江西兩省聯防行動,焦點落到了一個小縣城頭上。
千年鳥道,組團獵鳥
2012年10月21日晚上約7點,49歲的王建山背著竹竿,提著電瓶燈,突突地開著摩托車,準備進山打鳥。
但是,沒上山便被湖南省桂東縣森林公安逮個正著。
“背時(運氣不好)。”兩天后,他這樣對南方周末記者抱怨道,都怪自己最近沒看電視,不知道嚴打的新聞。
這個湖南東南邊的小縣城已成新聞漩渦。“桂東出名了。”一名縣政府官員苦笑道。
10月16日,《長沙晚報》記者李峰把拍攝的紀錄片《鳥之殤,千年鳥道上的大屠殺》放到網上,一石激起千層浪。
王建山要上的羅霄山正是這條“千年鳥道”。這是中國三大候鳥遷徙線的中線,每年重陽節前,數十萬只候鳥途經湖南羅霄山脈與雪峰山脈之間的天然通道,多時,在山上幾乎遮天蔽日。
在媒體描述中,“千年鳥道”已成候鳥的屠殺地,每天獵殺的候鳥多達一至三噸。
湖南新化、新邵、炎陵、桂東和江西吉安等地自古就有狩獵傳統。就連山里年長的老人也沒法說清是何時開始。71歲的陳登安依稀記得,最早是點燃松枝,1990年代變成了燒廢舊輪胎,現在用上了高科技的LED燈。而捕鳥的方法也從鳥網、竹竿變成了帶著火藥的鳥銃(一種簡易土槍)。
一名做小面包車營運的婦女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她姐夫時常會進山獵鳥,多時能收獲一百多斤。女孩子也喜歡去,圖新鮮;男人則當做娛樂,以及秋冬季節進補。
她和多數村民一樣,分不清鳥的種類,只知道“短脖子的精貴,營養更好些”。
若非嚴打,王建山也成了眾多獵手之一。夜晚,貓在樹叢里,打開透亮的大燈,候鳥追光而飛,槍聲響起,鳥落,羽散,死亡。
數次前往捕鳥現場暗訪的李峰介紹,山頭上,樹木被推平。多時,上百盞大燈,亮如白晝,數不清的鳥銃隱藏在黑暗里。
“每一盞燈的后面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之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