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證券化艱難重啟

中國的資產證券化產品和美國有天壤之別,中國的產品大多是優質資產剝離,安全性極佳。而且過去幾年,正是中國金融資產增長最迅速之時,而資產證券化則是提高銀行資金流動性,化解“短存長貸”風險的最佳產品。

責任編輯:舒眉 助理編輯 溫翠玲

下一步,近300億以鐵路資產為主體的ABS即將面世。 (謝正軍/CFP/圖)

因為次貸危機停滯了4年的中國“資產證券化”,如今正緩緩重啟。

2012年10月19日,通元2012年第一期個人汽車抵押貸款支持證券發行說明書公布。上海通用汽車金融有限責任公司通過中糧信托發行近20億的資產證券化產品。

一個月之前,央行重新扣動資產證券化試點的扳機,給出了500億元的試點額度。

但是,在美國受歡迎多年,超過美國國債的這類明星產品,在中國卻幾乎受到冷遇。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主承銷商中層人士向南方周末記者感慨道:“難賣,真的是很難賣。只能是硬拼渠道。”

真的很難賣

銀行依然是大買家,占據87%的份額,剩下的13%才是其他投資者。

過去,美國華爾街流傳著一句名言:“如果有一個穩定的現金流,就將它證券化。”

資產支持證券正是這種產品,所謂ABS(Asset-Backed Security)是指,將欠流動性但有穩定的未來現金流的信貸資產經過重組打包,形成資產池,并以其將來產生的現金收益為償付基礎而發行的證券。

這款產品自1970年代在美國誕生以來,產品總額高達數十萬億美元,成為資本市場上常見的投資品種。到2008年泡沫破滅的那一刻,此類產品已成為美國固定收益市場上最重要的品種,市場份額超過美國國債。

不過,4年前的金融海嘯,正是美國金融界過度證券化釀出的惡果:眾所熟知的“房利美”和“房地美”等金融機構,通過把住房次級貸款轉換成債券,在市場上剝離、分割打包、再出售并層層轉手。當貸款者無力還貸,而金融產品的基礎價值被放大幾倍乃至十幾倍,買賣的鏈條越拉越長,風險累積至7.3萬億美元的資產泡沫。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劉之耘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