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評論】警惕地方產業政策成為計劃經濟變種
中國光伏產業近幾年廣泛上演著這樣的故事:各地在付出了巨大的財政和環境代價后,收獲了短時間的GDP回報,還有創新產業、新能源等時髦詞匯,但最終留下的是一堆壞賬。標桿企業江西賽維和無錫尚德,近半年的關鍵詞就是該不該破產和如何破產。
責任編輯:史哲 戴志勇 蔡軍劍
2011年5月17日,江西賽維BEST薄膜太陽能電池生產車間。
曾經熱浪滾滾的光伏產業在2012年掉進了冰窟窿。國外投資機構美心集團最近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稱,在中國最大的10家太陽能公司的資產負債表上,債務累計達到175億美元,表明整個行業已接近破產邊緣。而中國光伏產業的兩個標桿企業,江西賽維和無錫尚德,近半年來圍繞它們的關鍵詞就是該不該破產和如何破產。
賽維的資產負債率在2012年7月末就已高達88%,而無錫尚德在美國的股價,已經不足高峰期的百分之一。按說這樣的企業走向破產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但對當地地方政府而言,這兩家企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