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張教育一定促進發展嗎

教育對社會文化、道德、政治層面的影響很難評估。嚴酷的考分競爭惡化了學習過程,也便惡化了學生們的心態。而對社會階層的流動而言,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之交的中國高等教育較好地促進了社會階層的流動,以后這一作用就削弱了。

責任編輯:戴志勇 實習生 張莊

2010年我國研究生畢業生數達到383600人。 (新華社 崔瑩/圖)

教育對社會文化、道德、政治層面的影響很難評估。因為嚴酷的考分競爭惡化了學習過程,也便惡化了學生們的心態。此一過程封閉了少年們感知科學與社會的觸角,幾乎吞噬了他們的全部精力。

教育的擴張是否促進了社會階層間的流動?答案依舊不樂觀。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之交的中國高等教育較好地促進了社會階層的流動。以后這一作用就削弱了。

擴張教育的三股力量

教育的擴大與學生的膨脹是什么原因導致的?時下最流行的解釋是:社會需求所致。無論從邏輯,還是從歷史事實上看,這肯定都不是唯一解。

歷史學家賈志揚在其《宋代科舉》中說:“福建的福州府1090年在3000考生中只有40個舉人名額(1/75),而1207年18000名考生中只有54個舉人名額(1/333)。兩浙西路的嚴州,1156年在1781個考生中有18個舉人名額(1/100),而在1262年在7000多名考生中只有18個舉人名額(1/389)。”上述福州錄取名額僅僅增加了35%,考生數量卻增至6倍;嚴州錄取名額不變,考生數量增至3.74倍。中國科舉史中的這種情形揭示出社會需求與生源供應間的一種不對稱。

還有另一種不對稱。今日中國社會對技工的需求日趨旺盛,政府努力促進職業學校的發展,但考生們的熱情始終不足。

前者,是一項數額有限的社會需求卻吸引到大大超額的社會成員;后者,是一個旺盛的社會需求卻吸引不到足夠的社會成員。

毫無疑問,很多人趨之若鶩的是大學學歷。那么可否認為,大學的擴張是無數學生和家長,即所謂大眾的需求所導致的呢?這一說法遠不能完成一種解釋。大眾有諸多需求,但不管其中一些需求多么旺盛,都召喚不到供應。比如廉租房與全民公費醫療。因此我們沒有理由認為,只靠大眾的需求便可以導致教育的擴張。

那么教育擴張是如何得來的呢?三股力量的合謀。其一是諸多學生和家庭的需求。其二是校方,雖然在中國的國情下,大學的管理者要服從政府的指令,但是他們不是消極地服從和執行大學擴張的政策,而是主動地要求和推動擴張。唯有擴張他們才有更大的財權、人權和地盤。高校教師面對擴張,在利益和心理上是錯綜復雜的。擴張讓更多的教師上崗,多數教師可以間接地、程度不等地擴大自己分到的那一杯羹;擴張常常造成一所大學兩個校園,增加了教師們的交通負擔;擴張常常破壞了校園文化,降低了教學質量;這一切都不可能不影響教師的心理。但不管他們如何看待,沒有發言權是他們當下的現實地位,因此在這一“合謀”中幾乎沒有應該唱“主角”的教師的存在。其三是政府。二十世紀中這個世界上的各國政府在政體與文化價值的選擇上,差異巨大,卻罕見地在一樁事情上殊途同歸,就是發展教育。沃爾特斯所說不無道理:

無限制的教育增長——好似教育中市場經濟規則的運行——并非失去政府干預的結果。相反,這是政府有意要實施的政策,至少目前我們談到的幾個實力強大的國家是這樣。無限制的增長既能使精英階層保持自身教育上的優勢地位,又能給工人階級提供比以前更多的教育機會,從而同時“買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瓦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