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劇】搬自己的椅子去利賀亞洲戲劇導演同題開考
利賀的名聲來自日本戲劇大師鈴木忠志。每年夏季,鈴木忠志邀請各國劇團到此交流。在遠離都市的荒山野嶺中,除了看戲、學戲、談戲,你別無選擇。傍晚到達利賀,沒有任何迎來送往的繁文縟節,也沒有一分鐘閑暇。安頓行李,晚餐,緊接著就是看戲,鈴木忠志執導的《李爾王》。
責任編輯:袁蕾 朱曉佳 實習生 吳燁 張潔瑤
鈴木忠志(左)使利賀成了戲劇界的“桃源圣地”。他覺得王翀(右)排演的《椅子》已經不再是劇作家尤內斯庫的《椅子》,但“是一部好戲”。
利賀的名聲來自日本戲劇大師鈴木忠志。每年夏季,鈴木忠志邀請各國劇團到此交流。
2012年“亞洲導演戲劇節”是一次同題展演,來自中國內地、臺灣、日本、韓國的四位導演,分別執導法國劇作家尤內斯庫的代表作《椅子》。
中國導演王翀帶來的是“另一把椅子”:四位演員面對觀眾,用中文講述自己的生、老、病、死。
青年戲劇導演王翀一行出發之前已被告知,這次去日本要做好“下鄉”的準備,目的地利賀村沒有商店,從牙膏到電池,任何日常用品都得自己帶去。
出了富山機場,大巴車一頭扎進日本阿爾卑斯山深處,近兩個小時荒無人煙的盤山小路之后,眼前出現一片開闊的谷地,谷地中間一條小河,河邊散落稀稀拉拉的田野和農舍。這就是利賀村,2012亞洲導演戲劇節在這里舉行。
圈外鮮為人知,而在全世界戲劇人眼中,利賀就是桃源圣地。有幸在利賀研習、演出,早已被視為“登上世界戲劇舞臺”的一種身份標志。
利賀的名聲來源于日本戲劇大師鈴木忠志。鈴木忠志出生于1939年,在早稻田大學讀書期間涉足戲劇,1950年代末期,以高度個人化的導演風格引領日本小劇場運動。隨著日本經濟騰飛,戲劇的觀眾越來越忙,“演后談”都成了一種奢侈品。1976年,鈴木忠志率領SCOT劇團,跋山涉水來到利賀。每年夏季,鈴木忠志在利賀率劇團演出,并邀請各國劇團到此交流。鈴木忠志獲得了世界性的影響,利賀也因此成為戲劇圣地。
在遠離都市的荒山野嶺中,除了看戲、學戲、談戲,你別無選擇。傍晚到達利賀,沒有任何迎來送往的繁文縟節,也沒有一分鐘閑暇。安頓行李,晚餐,緊接著就是看戲,鈴木忠志執導的《李爾王》??赐暄莩?,王翀說,我看到鈴木忠志了!
一部戲宣告“新浪潮”
2012年的“亞洲導演戲劇節”是一次同題展演,中國內地、臺灣、日本、韓國各出一位導演,分別執導法國劇作家尤內斯庫的代表作《椅子》。
《椅子》創作于1950年代。講的是一對老夫妻請一位演說家代為講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思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