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觀者西哈努克
10月15日,柬埔寨太皇諾羅敦·西哈努克在北京與世長辭,終年90歲。他是最后幾位幸存的20世紀政治風云人物之一——他曾見過尼赫魯、鐵托、毛澤東、納賽爾和戴高樂;他親歷過殖民、日據、獨立、流亡;他是二戰、越戰、冷戰、紅色高棉統治和越南占領時期的見證人。
1996年7月10日,柬埔寨前國王諾羅敦·西哈努克的資料照片。
他是最后幾位幸存的20世紀政治風云人物之一——他曾見過尼赫魯、鐵托、毛澤東、納賽爾和戴高樂;他親歷過殖民、日據、獨立、流亡;他是二戰、越戰、冷戰、紅色高棉統治和越南占領時期的見證人
在63年里,他一生中兩次即位,兩次退位,一次被放逐,3次自我放逐,先后出任過兩任國王、親王、9任首相、外長、主席、國家元首、太皇等形形色色的“要職”,真正掌握實權的時間卻很短暫
10月15日,柬埔寨太皇諾羅敦·西哈努克在北京與世長辭,終年90歲。
正如法新社所評述的,這位長壽的柬埔寨太皇是最后幾位幸存的20世紀政治風云人物之一——他曾見過尼赫魯、鐵托、毛澤東、納賽爾和戴高樂;他親歷過殖民、日據、獨立、流亡;他是二戰、越戰、冷戰、紅色高棉統治和越南占領時期的見證人。法國媒體稱,他“不知疲倦奔波于國際外交政治舞臺達50年之久”,形象復雜多變,個人生活豐富多彩。
但他又常常被稱作“知名的小人物”——無處不在,卻又無處著力,經常扮演著旁觀者的角色,一任其弱小而命運多舛的祖國在莫測命運中痛苦煎熬。這讓他自始至終成為國際社會的一個爭議人物,盡管他終其一生都在努力為自己辯護。
1941年7月29日拍攝的諾羅敦·西哈努克
從“兒皇帝”到獨立之父
1922年10月31日,西哈努克出生于當時仍是法屬印度支那組成部分的金邊。他的父親是柬埔寨王族諾羅敦·蘇拉瑪里特,母親則是時任柬埔寨國王西索瓦·莫尼旺的女兒西索瓦·尼亞里麗。
當時,柬埔寨宮廷矛盾尖銳,諾羅敦系(1860-1904年在位的諾羅敦·安·吳哥國王的后裔,稱“伯族”)和西索瓦系(諾羅敦國王三弟、1904-1927年在位的西索瓦后裔,稱“叔族”)明爭暗斗,都將王位視作禁臠。
從出生起,西哈努克就注定與眾不同:他的父親是諾羅敦系,母親卻是地道的西索瓦系,是兩派王族都接受、喜愛的孩子。他在金邊法國人辦的小學接受了啟蒙教育,后來去當時法屬印度支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越南的西貢(今胡志明市)讀中學、大學預科,還一度留學法國,按照柬埔寨王室傳統,去索米爾騎兵軍事學校接受軍官教育。正因如此,西哈努克能操流利法語,且終身保持著對法國文化和生活習慣的濃厚興趣。
1941年4月23日,意外發生了:他的外公、柬埔寨國王莫尼旺突然去世。此時,二戰已爆發,法國本土淪陷,法屬印度支那陷入法日共管的混亂。國不可一日無主,而諾羅敦、西索瓦兩系王族仍然僵持不下,官司一直打到當時自身難保的法屬印度支那總督、海軍上將讓·德古那里。
讓·德古中意的王位繼承人不是別人,正是諾羅敦·西哈努克。
遴選西哈努克的臺面上的理由,是他身兼諾羅敦、西索瓦兩族血脈的特殊身份,讓他繼承王位,伯、叔兩族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謝小跳 圖片編輯:李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