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洪流——中國農民工30年遷徙史(18)
看到同村有膽大的在國外發了財,那些有心沒膽的人也鐵了心。往往一個家族只要出去了一個人,家族其他成員紛紛步人后塵,親戚帶親戚,在日本各個地方形成了一個個福清同鄉會,他們在外統一有個響亮的名稱:福清哥。
第一部 反叛土地的農民(1980-1984)
第四組樣本 走天涯,闖世界
第八篇 福建福清:丟掉鋤頭闖東瀛(2)
危險的偷渡
20世紀80年代初期,像陳勇一樣以自費留學名義去日本的僅在少數。多數人是通過偷渡的方式,有些人還沒到目的地便命喪旅途。
旅途究竟有多艱難?林民清翻出一摞發黃的照片,說了句:跟運豬一樣。一張老照片,背后寫著:1983年3月于東京。照片上,一個頭發蓬亂的小伙子站在一家蔬菜店門口,目光呆滯,人都脫了形。老人說,這是大兒子林鏡偉剛到日本第五天拍的。
林鏡偉就是偷渡出去的。林民清找人借了2萬元高利貸交給小蛇頭。3月初的一天,他老婆早早起床,給兒子蒸了一鍋地瓜。天蒙蒙亮,一輛拖拉機停在他家門口。林鏡偉用兩個10公斤裝的塑料壺裝滿涼白開水,一個布袋子裝上10斤熟地瓜、15斤地瓜干,帶上一床被子和幾件換洗衣服,爬上了拖拉機。
在去平潭縣的路上,陸續又上來8名偷渡客。當晚,9個人在蛇頭家的牛圈里鋪上一層干草,六男三女蜷縮在一起,和牛過了一夜。第二天一早,拖拉機把大家送到一處沒人的海邊。
一艘漁船載著30多名偷渡者,從平潭島起航劈波斬浪,在海上漂泊了半個月,到達靠近東京的靜岡。半個月旅程,林鏡偉經歷了漁船發動機拋錨、海上暴風雨、蛇頭暴力等險況。“幾名去東京投靠親戚的婦女上船后,被帶到甲板的中間艙,任蛇頭為所欲為。”甲板上的暴雨流到底艙,汗臭味、垃圾和大小便混雜在一起,能把人熏暈。
經過這一番折騰,林鏡偉上岸后,在老鄉處睡了三天才醒來。因為睡得太死,老鄉怎么推都推不醒他,以為他沒命了。即便面臨把命丟在半路的危險,依然不能阻止偷渡者前赴后繼出國務工。“不讓他們出去,除非海水干了。”林民清說。
作者:《南方都市報》特別報道組 出版:花城出版社
擋不住的赴日潮
林鏡偉在一家冷凍廠找到一份搬運工作,開始償還2萬元的高利貸,早還一天就可以少100多元利息。
在日本,由于文化程度不高,福清人干的都是些報酬低下的臟活累活:在料理店刷盤子,在餐館當服務員,在超市當營業員,在勞動密集型工廠打工,在屠宰廠殺雞殺豬。絕大多數人同時打幾份工。
身居日本10多年的老華僑陳才行說,很多福清老華僑最早在日本主要是販賣布料,后來發展到去東京、大阪、橫濱、名古屋等大城市的中華料理餐館以及海鮮蔬菜批發市場打工,工作環境極為艱苦。
看到同村有膽大的在國外發了財,那些有心沒膽的人也鐵了心。往往一個家族只要出去了一個人,家族其他成員紛紛步人后塵,親戚帶親戚,在日本各個地方形成了一個個福清同鄉會,他們在外統一有個響亮的名稱:福清哥。
由于赴日者人數眾多,福清最后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產業鏈市場,分別涉及:蛇頭、地下錢莊、銀行、日語培訓、機票代理、高利貸公司等,福清本地的建筑業因此也被帶動,打工者用賺來的日元,在老家蓋房子建墓地。
一個現象是,在福清如果是做買賣,很難借到錢。但是一個人如果要去日本打工,即使他已經背著一身債務,還是有人愿意給他資助數十萬元。條件就是在國外賺的錢必須首先用來還債。
由于非法移民猖獗,福清市港頭鎮蘆華村曾被公安部門列為“非法移民村”,并被施以停辦護照3年的處罰,到前年才開始辦理護照。即使如此,蘆華村很多人照樣通過求學、伴讀、夫妻團圓等方式出去。蘆華村黨支部副書記余德寶說,“無非是手續繁瑣一點,花的錢多一點。”
原本貧窮落后的蘆華村,改革開放以來,共有3000多人在22個國家務工、定居、求學,主要是分布在日本、美國、英國、新加坡等地。余德寶給記者算了筆賬,若按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之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