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立平訪談:化解貧富沖突要在調整社會結構

市場經濟國家都有貧富差距,但并不是所有的貧富差距都會導致社會對抗。如何通過社會結構的優化,尤其是通過擴大中產階層比重和保護下層生存的社會生態,把貧富差距控制在一個合理的范圍,從而實現貧富和諧共處?

編者按:市場經濟國家都有貧富差距,但并不是所有的貧富差距都會導致社會對抗。如何通過社會結構的優化,尤其是通過擴大中產階層比重和保護下層生存的社會生態,把貧富差距控制在一個合理的范圍,從而實現貧富和諧共處?本報記者就此專訪了清華大學教授孫立平先生。


新的財富分配正在展開
現在的主要問題不僅是貧富差距,而且是貧富差距已經固化為社會結構,而難于改變了
    南方周末:最近發生的幾件事,都涉及窮人富人的話題。先是茅于軾先生“為富人說話,為窮人辦事”的說法引起激烈爭論,接著您關于生存狀態惡化背景下底層墮落的問題也引起很多爭議,襄樊五名貧困生因為“不感恩”被取消受助資格,也成為人們議論的話題。如何解讀這些事件傳達的信息?
    孫立平:我不太愿意介入這些具體的爭論,盡管我的一些觀點有時也偶爾成為爭論的對象。因為我不希望對一些枝節問題的爭論遮蔽或扭曲對一些基本問題的判斷。我更感興趣的是出現這些爭論的背景。不管人們對一些具體事情的看法是什么,在這些爭論背后的一些基本事實應當更值得關注?,F在我們要關心的與其說是爭論的是非,與其說是要爭個誰對誰錯,不如說是導致這些爭議和是非產生的現實。
    對此我想主要談三點看法。
    第一,貧富分化已經成為我們這個社會的嚴峻現實。一個最新的消息是,8月8日亞洲開發銀行發表《亞洲的分配不均》的研究報告,在22個納入亞行研究范圍的國家中,中國的貧富差距成為亞洲之冠。在衡量分配不平等的兩個常見指標中,收入最高的20%人口的平均收入與收入最低的20%人口的平均收入的比率,中國是11倍,高出其他國家一大截;基尼系數,2004年中國的數值是0.4725,僅比尼泊爾的0.4730略低,遠遠高于印度、韓國等國家和地區。亞行指出,從1993到2004年,中國的基尼系數從0.407擴大到0.4725,己達到拉丁美洲的平均水平。
    第二,貧富分化開始定型為社會結構。與1980年代或1990年代初不同,現在的貧富差距已經不是單純的貧富差距,而是已經開始定型為社會結構。即誰是窮人誰是富人,已經開始落實到人頭,而且不太容易發生變化了。1980年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