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太青竹簡國學計劃】方朝暉:從小悅悅事件看儒家公德思想之現代意義

當代中國社會公德問題產生的根源是什么?在儒家看來,第一個重要原因與社會財富分配是否公平有極大關系?!坝袊屑艺?,不患寡而患不均?!惫湃说摹熬敝v的是社會財富分配不要兩極分化,否則可能會導致有錢有勢的人進一步利用自己手中的資源與民爭利。

《中國青年報》針對小悅悅事件做了一個調查,多數受訪者痛感當前社會日趨冷漠。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社會的冷漠?調查結果顯示,排在前三位的是:“南京彭宇案”等案例暗示公眾做好事可能會吃虧(占65.7%);社會安全感不夠,人們自保心態重(占64.1%);現在社會怨氣太重,缺少溫暖(占49.4%)。還有人說,曾經很“憤青”的中國老百姓現在變得越來越淡定,越來越不在乎,整個社會正在疏離。

從儒學角度看,當代中國社會公德問題產生的根源是什么?我們不妨來看看古人在公德問題上是怎么看的。

在儒家看來,第一個重要原因與社會財富分配是否公平有極大關系。儒家經典《論語》里說道:“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古人的“均”講的是社會財富分配不要兩極分化,否則可能會導致有錢有勢的人進一步利用自己手中的資源與民爭利。

董仲舒在漢代初期給漢武帝的賢良對策中說:“身寵而載高位,家溫而食厚祿,因乘富貴之資力,以與民爭利于下,民安能如之哉!”有一些當官的人有錢有勢,所掌握的社會資源是老百姓無法比擬的,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利用手中的職權謀取私利,從而導致社會貧者愈貧,形成了非常嚴重的惡性循環。“富者奢侈羨溢,貧者窮急愁苦;窮急愁苦而不上救,則民不樂生;民不樂生,尚不避死,安能避罪!此刑罰之所以蕃而奸邪不可勝者也。”由于社會貧富兩極分化,那些貧窮的人深深感到自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謝小跳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