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洪流——中國農民工30年遷徙史(20)
浙江省蒼南縣龍港鎮被譽為中國第一座農民城。在1984年,這座從近乎荒郊灘涂上崛起的城鎮,無論實施的土地有償使用、集資建設城鎮公共設施還是戶籍登記管理制度,每一項改革都是對當時政策發出的挑戰,后來被譽為龍港模式。
第二部 跨一只腳進城(1984—1988)
第一組樣本 農民造城辦廠,離土不離鄉
第一篇 浙江蒼南:中國第一座農民城(1)
浙江省蒼南縣龍港鎮被譽為中國第一座農民城。在1984年,這座從近乎荒郊灘涂上崛起的城鎮,無論實施的土地有償使用、集資建設城鎮公共設施還是戶籍登記管理制度,每一項改革都是對當時政策發出的挑戰,后來被譽為龍港模式。
創造性地讓農民集資建城,第二任龍港鎮委書記陳定模說,龍港模式的成功,得益于當時的歷史條件和人文環境,有其特殊性,也有普適性。
1984年初,浙江省蒼南縣錢庫區陳家堡公社陳東生產大隊第四生產隊。
這里是典型的江南水鄉,有40多戶人家,260多口人,但人均耕地不足4分,在包產到戶前,是溫州典型的吃返銷糧重災區。隨著改革開放推進,當地人重拾四處經商的傳統,銷售日用小商品、到山里收香菇等干貨,甚至遠赴東北販賣褲子,錢庫區成了當年的溫州十大小商品市場之一。
陳瑞教那年18歲,一個偶然的機會,他發現宜山區市場的褲子很好賣,而且利潤能有八成以上。“我覺得那是我人生的第一個轉機。”陳瑞教一邊發動兄弟姐妹們幫忙,做褲子販賣,一邊拜師學裁縫手藝。
三個月后,陳瑞教出師了。只要看到時髦服裝樣式,他就模仿著做出來給妹妹穿,村里其他姑娘看到了,也找上門來要求照著做,“無意間妹妹變成了模特,我在村里也慢慢有了點名氣,就想著什么時候能夠到城里去做服裝生意,過上城里人的生活。”
1984年初時,陳瑞教家里已經有了3000元左右的存款。
作者:《南方都市報》特別報道組 出版:花城出版社
讓先富的農民來落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之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