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美國大選觀察】美國人的世界觀
沒有什么比四場電視辯論更能集中展示美國兩黨對未來的政策關切。美國人憂心忡忡地看著伊朗和敘利亞,也反復揣度與中國的關系應當如何定位才能保證美國人的就業崗位;他們不關心糧食和天氣,也不分盟友或敵人,經濟才是當下美國人的“大事件”。
責任編輯:史哲
當地時間2012年4月24日,美國科羅拉多州,奧巴馬仰望星空。
懸念沒有延續到最后一刻,奧巴馬再一次贏了。相當高的投票率,美國人已充分表達了意見。不過,對于美國以外的人而言,人們更關心的是美國新政府的動向。
其實,沒有什么比四場電視辯論更能集中展示美國兩黨對未來的政策關切。四場辯論,6個小時、7萬多英文單詞的文字記錄,從中可以隱約窺見美國人對這個世界的視角和興趣。美國人憂心忡忡地看著伊朗和敘利亞,也反復揣度與中國的關系應當如何定位才能保證美國人的就業崗位;他們不關心糧食和天氣,也不分盟友或敵人,經濟才是當下美國人的“大事件”。
最“熱”的地區:中東
如果以為當下美國人在地球上最關心的是中國,或者擁有核彈頭最多的俄羅斯,那你就錯了。
四場辯論提到中國67次,俄羅斯25次,但這依然算不上最關切。當然,美國人似乎也不甚關心自己的鄰居,兩位候選人在能源問題上提到加拿大5次,而墨西哥僅僅被提到2次,一次是羅姆尼在談論移民問題時深情回憶,“我的父親出生在墨西哥的一個美國家庭”,另一次則是他質問奧巴馬,為何成千的槍支流入墨西哥毒販的手中。
他們最關注的地方是中東。四場辯論頻繁提到伊拉克(33次)、敘利亞(40次)和伊朗(70次)。此外“中東”本身還被提及31次。
中東頗受關注的國家還有以色列,候選人們談論了它41次;相應的是,“巴勒斯坦”這個詞僅出現1次。
相對前任總統小布什,奧巴馬在四年任期內明顯執行了相對溫和的中東政策,這期間獲得了他最引以為傲的外交和安全領域成就:結束伊拉克戰爭以及擊斃本·拉丹。
但羅姆尼也因此批評奧式外交過于軟弱,經常“巡回致歉”,“下意識在盟友與敵人間保持同等關系”。他甚至出版了一本暢銷書“無可致歉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